学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2022-03-21 04: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欢迎阅读!
文言文,学好,途径,重要

学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我国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而中学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则是古代典籍中的精品,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瑰宝,学好这些文言文对于提语文素养极为重要。高中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怎样才能确保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好文言文?我以为极为重要的途径应该是:读译赏延,并举共进;整理积累,持之以恒;汲取养料 古为今用。

首先是读译赏延,并举共进。读,是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不说书看百遍其义自见,就为了强调读的重要。读,实在是一把宝贵的获得真知的金钥匙。读的方法有多种,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变怕为读好读乐读以真正成为会读者。首得培养预读的习惯,在课前能对照注释、提示认真读,用口用耳用眼用心,以分清句读,培养文言语感。再则强调尽量“熟读”,初读往往“不求甚解”,熟读则往往会“其义自见”、“每有会意”,有时产生无师自通的悟性。读须强调理解,反对死记硬背。只有理解了才记得住,背得准,也才会用;只有理解了,才能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之境界。对那些古汉语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就深了,也就不会成为“之乎者也”的僵化者。

译就是翻译,重视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能有效地检查自己对所学文言文中字、词、句是否真懂,如果不懂,或是不太懂,就会在对译时暴露出问题;翻译还可以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有些句子你可能已理解了其意思,但要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感到为难,这说明对原文理解还不够准确、清晰,自己的语汇尚欠丰富、文字表达能力不够强。既要重视课前借助课文注释、字词典自译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来探索新知;也要在课堂上强化译的训练,学习翻译的技巧,如掌握“留沿用”、“补省略”、“换新词”、“调语序”等,特别要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语言现象的翻译法,如互文“分而见疑,合而见义”,译时必须前后“参互”,互相补充,以完整、正确的“见义”。努力追求准确、规范。准确,指词语要译得准确;规范,指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译不但要重视笔译,而且要多训练口译,并注意及时纠正译中的误漏。文言文教学,还须重视鉴赏,只有重视了鉴赏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鉴就是赏析,是在读通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的提升,赏应从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多方面入手。千古传诵的名篇佳构,几乎无一不是有意为之,认真鉴析这些名篇,能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以塑造高尚的人格,也能领悟到古人驾驭文字的杰出才能。鉴析时应积极感知、联想和想象、领悟。

延就是迁移,延是为了巩固、加深。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多为名家名篇,具有典范性,如果重视举一反三,重视参照、比较、归纳,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形成。有时甚至需要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灵活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力争在运用中越来越熟练,逐步形成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

读译赏延四者必须并举共进,才能日日新,日更新,效果有保证,让自己的文言文的底子厚起来。


其次是整理积累,持之以恒。文言文学习的障碍很多,字词句篇多有不解之处,这不足为奇,毕竟文言文离我们的言语世界太遥远了,但语言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的情感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因此学好文言文是每个有志者完全能做到的。只要注意把自己所新学文言文及时加以整理,重视文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积累与培养,做到毫不懈怠,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形成自己丰硕的学习成果,并在长期的整理积累中产生质的飞跃,形成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较强能力。整理积累的方法也许不少,但我以为这里的《文言文阅读卡》是不可多得的好方法:

篇名 出处 阅读用时

作者 阅读时间

阅读方式 /

阅读效果 /一般/ 文化常识 内容概述

重点字音

一般字词 重点字形

新词理解 一字多义 古今异义

特殊词句

通假字 特殊句式

重难点句子翻译 成语典故 名句赏析 阅读感悟 备注





这张表不仅要求对老师教过的文言文加以整理,注意积累,而且欢迎对课外所自读的文言文也要重视及时整理积累。从表中可看出,“言”一定要落到实处,如“重难点句子翻译”、“成语典故”等,“文”则必须重在赏析和感悟。“名句赏析”既要求能从自身的理解视角来赏析,也鼓励参照或摘录名家的赏析。赏析要求显示个性,要言不烦。“阅读感悟”可多可少,可就整篇而言,也可就某一点生发。从实际效果看,只要按表上要求坚持不懈去做笔记,不仅能学好文言文,而且能提高思


维品质,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会有助于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文言文写得很精粹,有的看似相似的句式往往就会蕴含丰富的情感,如“奈何”、“奈之何”、“为之奈何”三个固定句式,如果多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们使用的语境显然是不同的,如当出现“为之奈何”时,说话者此时一般是正惊慌失措、心事重重、心急如焚、危机四伏,急于寻找到摆脱困境的良方,而“奈之何”则主要是强调向别人征询的特殊对象,“奈何”则一般是泛泛而问,有时纯出于礼节性的尊重。如果经常做一些思考和比较,对文言文的句式不仅会记得很牢固,而且会激发学好文言文的兴趣,更具体地领略文言文的博大精深。

再次是汲取养料,古为今用学习文言文不是让你死记硬背,做书橱,而是应该汲取养料,古为今用,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爱国情怀,是自己成为一名高度的文化自觉者。文言文中有取之不竭的养料,如果做有心人,不断汲取,就会受益终身。出自文言文的成语很多,这些成语言简意赅,请学好用好,如单是《兰亭集序》一文,现在仍经常使用的成语就有近十个,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等。文言文中的警句、妙句也是多的,认真领悟对自己的成长很有裨益。文言文中的行文技巧,有很多都具有不朽的经典意义,应该继承和发扬广大,如记叙文如何写人?如何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如何小处着眼大处落笔?这些都会从文言文中找到最佳答案。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出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出场,《指南录后序》中“我”的使北,都是通过烘托而成的,烛之武因佚之狐的推荐,蔺相如因缪贤的推荐,人物尚未出场已经让读者感到他们的不同寻常,且烛之武出山是觉得郑亡己有不利,蔺相如是“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的,而文天祥是在“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的情形下“使北”的,可见三个人出场都有宏阔的历史背景,这样更能表现三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的爱国情怀。而三个人的出场又不是雷同的,烛之武是先推后允,蔺相如是一请就出,文天祥是自告奋勇。可见从先秦的历史散文,到两汉的史传,在到宋代的序文,有一条明晰写人的经典范型,这也是今天我们写人时必须充分借鉴的。再如写议论文,如果你掌握了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这段文字共五句话,句与句之间,意思连接很有条理,思路非常缜密,完全可以把这一段视为浓缩的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第一句属引论,中间三句是本论,结句是结论,即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写议论文时采用这种规范结构来写,议论文就会写的逻辑严密,,非常典范。只要在文言文学中充分自信,学中思,思后用,不仅会看到文言文具有鲜活的生命,而且会觉得学好文言文才能更好地修身养性,完善人格,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83a47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