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1400字

2022-04-04 12:0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1400字》,欢迎阅读!
传统节日,清明节,由来,作文,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秋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由于中秋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美好时光,渐渐的,寒食中秋节与清明节就相连接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爆竹,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另说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傅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为数不多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埃唐佩县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才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朝臣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浑然不知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赵盾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然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周先生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中微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些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推抱着树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轻子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秦穆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阿尔罗县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学期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三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锯叶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据信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庆贺,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发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从前,珍爱地歪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不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肩头,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而立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豆腐。每届清明节,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关外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83e36f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