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子家训》有感

2022-04-22 05:08: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朱子家训》有感》,欢迎阅读!
朱子,家训,有感

读《朱子家训》有感

老师的课上,我第一次接触《朱子家训》。起初,以为又是一个新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一本新的古作,并不觉得这样寥寥数字能掀起多大的波澜。然而, 老师的课的的确确引起了我的共鸣。在那堂课上, 老师提到最多的便是惜福。在仔细阅读《朱子家训》,我也想谈谈,我对它的感想。

在课堂上,老师利用三节课的时间逐句分析了《朱子家训》的内容,谈到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其有些句子虽然也存在这时代的局限性,例如“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而更多的,如“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虽经过时代的洗礼,但仍焕然一新,极富哲理。

《朱子家训》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大家细细去体会,就会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正是老师提到的惜福二字。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然而,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物欲横流。越来越多的人背弃了信仰,放弃的道德,把个人的欲望凌驾在一切之上。同时也验证了 老师的那句话“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朱子家训》提到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这里的惜,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是勤俭美德在生活中的细腻体现。“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教导我们珍惜亲情,对父母、兄弟、骨肉都因相持有道。“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这里提到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关怀。

再看看当今社会。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非洲某些地区的孩子骨瘦如材,再看看自身,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浪费粮食。如今情感节目、法制节目,因为一笔遗产、一套房子而引起的争端不断。曾今的骨肉血亲、相濡以沫的情分,在这些物欲之前都灰飞烟灭。同时,有每年有多少海豚、鲨鱼、穿山甲被杀害,只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扩大的胃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朱子家训》并不只是家训,更应该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应该学习的训则。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他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坦诚相见,不再认为光明磊落是立足的根本,不再相信彼此。一部《朱子家训》正引导着我们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对于一个尚且稚嫩的大学生,在对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非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962330e87101f69f3195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