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从丹纳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余华的《活着》-精品

2022-04-01 06: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 从丹纳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余华的《活着》-精品》,欢迎阅读!
余华,丹纳,社会学,视角,解读

从丹纳的社会学视角解读余华的《活

着》

在当代作品中,余华的《活着》让人物形象“福贵”血肉丰满地站立起来,即便在这个经济时代,文学的地位与中国古代的“文章经国之大业”相比大相径庭,《活着》还是能先后被翻拍为电视连续剧,电影,风靡一时,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作品,我们被“福贵”身上的丰富品质所深深打动,这些品质包括了隐忍坚韧,冲淡平和,勤劳朴素,善良忠厚等等。丹纳的《<英国文学>序言》即从对人物的观察开始,他认为当你在人的身上观察这些道德品质的时候,应该推进一步,寻找其背后的原因。而产生这些道德状态的三个不同根源即——种族,环境和时代。福贵的品质为什么能撼动我们的心灵,《活着》这部作品的价值在哪?这里我们借助于其中的一个根源——种族,或许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丹纳所讲的种族,是指天生的和遗传的倾向,它与生俱来,与人身体的气质和结构所包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汉民族的从没有中断,几千来汉民族人延续着自己种族的特征。《活着》中鲜明地表现了汉民族的这几种心理特征:亲近自然尤其是土地,坚韧隐忍,追求平和。福贵的出场轻松幽默,一个裸着脊背扶犁的老人嗓音响亮地开导一头消极的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哪头牛不耕田?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福贵的这句话道出了汉民族亲近自然尤其是土地的特征。大约5000年前,汉族主体华夏族就在黄河流域形成与发展,他们来源于土地,有着与土地相似颜色的皮肤,也养成了男耕女织,与陆地上的动植物友善相处的生活习惯,这个种族天生地亲近土地与动物,与土地动物融为一体。汉民族跟其他民族相比,与自然界的关系要更亲密更和谐。中国诗歌里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是与这种心理特征息息相关的。福贵年轻时的富有是因为拥有土地与牛,贫穷是因为输光了祖宗留下的土地与牛,最终土地与牛又给了他继续生活重新开始的希望,福贵的生命与他们融合在一起。小说最后:“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无论是文章的开始还是文章的结束,福贵都是站在土地的怀抱中开始和结束他的故事,他的身体和心灵也如同那广阔的土地,故事在这儿发生,灾难的故事也在那儿被无声息地承受着。所以《活着》这部小说包含着中华民族血液中对土地、自然的亲近与热爱。这让我们看这部小说,觉得亲切熟悉,如同流浪远方的孩子闻到了家乡的气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ff016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