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末审美自觉过程中赵壹《非草书》的意义

2022-04-10 12:2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汉末审美自觉过程中赵壹《非草书》的意义》,欢迎阅读!
汉末,草书,审美,自觉,意义

论汉美自觉过程中壹《非草》的意

魏晋时期是审美文化、审美意识自觉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但产生了大量极具表现力的书法,而且书法理论也逐渐架构起自身独特体系。当我们将视野扩大,可发现承上启下的汉末书论,虽数量不多且内容相对简单,但对魏晋书法理论的成熟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中国审美意识成熟、书法价值审美价值独立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过渡作用。

赵壹《非草书》因站在实用的立场上反对时人对草书的狂热追求,并从儒家的本位立场、以反艺术的姿态,猛烈抨击草书对儒家精神的反叛,常常被后代书论家所批驳反对。但当我们抛开作者的主观用意,辩证地审阅这历史上第一篇书法的专论论文时,可以发现这篇书论在主观否定的同时,却不自觉的肯定了书法所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更体现出从东汉向魏晋转型中,汉末这一承上启下时期审美意识的渐趋自觉和审美文化的逐步成熟。

赵壹《非草书》对时人狂热研习书法的猛烈批驳,正是建立在东崇实的价值观念之上的,但在批驳之外却又表达出了对书法超越实用的独立审美价值的肯定:

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创作观与创作者主体性的确立。 《非草书》在批驳效颦学步之人的盲目临习时,明确提出了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观点: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这无疑体现了作者的书法创作观:作品不好标准在于的和谐程度,好的书法作品源于创作者本人的个人修养、性格、气质以及外在条件,突出强调的是书法创作者个体秉性对于书法创作的决定性作用。

这是对创作者主体性的肯定,而创作者个人的觉醒和主体意志的确立是艺术独立的必要前提。赵壹在《非草书》书之好丑,在心与


的创作观,无疑是对于创作主体——“个人自我的觉醒的最好肯定与确认。

不达于政的非功利审美观与游戏的书法起源。

《非草书》不达于政的书法非功利,是肯定书法的审美价值、对书法进行美学审视的源始。赵壹从传统儒家功用主义观念出发,为草书是非所以弘道兴世矜伎,是伎艺之细者,是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科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小业这也就与传统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诗教相分别。但在批驳当时学草书者行为的同时,却仍然肯定张芝、度、崔瑗等人的书法创制,这无疑是一种不达于政的非功利审美观。 同时,赵壹认为书家创制章草的状态是博学余暇,游手于斯一种游戏的书法起源论。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或装饰化,……,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阶段的表现。而文中这种游戏的书法起源论,则证明了当时书法家在实践过程中已开始自觉地超越立像以尽意的文字,而追求装饰审美的纯艺术即书法在这一时期已经逐渐脱离功利实用转向了非功利的艺术审美。

草书热体现出的汉末社会对书法的普遍审美认可。

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本,常常能了解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社会风貌,并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各种社会问题。

赵壹《非草书》在主观上以儒家使用态度否定人们痴迷章草的同时,展示了一张当时人狂热临习书法的真实画卷: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研习书法对个人仕途没有任何意义,很多人仍醉心于此的唯一解释,就这种无功利的审美追求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这也就深刻体现了从两汉走向魏晋的历史发展轨迹中,艺术本身的形式美开始被更多人认可,艺术逐渐从自发走向了自觉,由功利走向了审美。


因而,《非草书》中赵壹在批判人们狂热研究书法的同时,提出了彰显创作主体价值的书之好丑,在心与手的创作观和重视草书艺术内部规律的不达于政的非功利审美观,并略带夸张的刻画出了当时整个社会对于书法的认可和接受。其中体现着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汉末士人群体对书法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的肯定,也见证着由两汉入魏晋这一审美转型时期中,审美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逐渐自觉和接受。 因此,纵观书法发展史、审美文化史,我们不难发现,赵壹的《非草书》立足于儒家立场反对草书艺术却又不时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上肯定书法所具有的独立审美价值,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第一次对创作主体的全面肯定、对书法审美价值的充分张扬,铺垫了此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成熟与书论体系的构建。而这,无疑是赵壹《非草书》在由两汉入魏晋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在整个中国艺术史、审美文化史上的最大历史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03d6bb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