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22-10-06 08:51: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欢迎阅读!
九日,山东,九月,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是唐朝诗人王维十七岁时所作,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诗歌一出来,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广泛为人们传诵。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

[文体]

本诗是一首仄起的七言绝句。整首诗的格律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押韵]

本诗押的是真韵。一个思绪悠悠,充满深情的韵部。 [声韵]

诗题:九--!--!!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登高望远,怀念家人的日子。入声字“月、日”是作者对时间的强调,“忆”是诗歌主旨。 诗句:

“独!在----乡——为—异--客! 特别拉长强调“异--乡——”。前后各用一个入声字,心中的愁苦哽咽难言,欲说还休。整首诗头尾都是仄声字,中间两个平声字,声调走向起伏较大,说明诗人情绪波动很大。 “每--逢——佳—节!--思——亲——”九九重阳“佳节!亲友们邀约着登高赋诗,插茱萸,饮菊花酒,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日!可对我这个独自漂泊异乡的人来说,却只能“倍--思——亲————”。长长的in韵,闭口带着呜咽的鼻音把思乡的情绪表达得如此绵长而浓郁。

“遥—知——兄—弟--登—高——处-- 今天又是重阳节了,我的亲人们可好?“遥—知——”我知道在遥远的地方,“兄—弟--登—高——处--我的兄弟们一定正在登临高处。用婉转的声调描绘兄弟登高的场景。

“遍---茱—萸——少--一!人————”兄弟们采来的驱邪避秽的香草茱萸插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少--一!人————”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他们也一定在思念着我吧?

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吟诵,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 2、吟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和声音理解诗意。 3、学习从声调走向领悟诗人情绪变化。 4、初步了解入声字表达的情感:痛苦,压抑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角度来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诗是心灵的歌声。自古以来,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随口吟诗,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在17岁时就有了一首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注意:茱萸:一种香草)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补充介绍王维当时客居京城长安的经历: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游历,想获得一官半职,实现个人的理想。两年后的重阳佳节,尽管诗人才华横溢,但依然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看到家家户户亲人团聚,亲友们相约着登高望远,心里倍感孤单,随口就吟出了这首诗。

④题目中有一个字正好写出了诗人此时在干什么,孩子们找找是哪个字?(抓诗眼“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b、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①诗人到底忆了些什么呢? ②生诵读题目,读出入声字。

③过渡:诗歌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一段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听吟诵录音,正音,把握诗歌节奏 出示《出塞》PPT (一)正音

1、谁会认这些字?念给大家听听好吗? 2、按普通话发音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3、齐念这首诗。 (二)掌握诗歌节奏

1这首诗按吟诵的方式到底是怎么读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放吟诵录音吗,最好是儿童版吟诵录音)

第一遍:静静地听,感受诗歌的韵律

第二遍:可以跟着轻轻地哼,哼出诗歌的节奏 第三遍:大点声跟着吟唱

2、借助吟诵符号,用手语舞的形式掌握诗歌韵律 三、学习诗歌

(一)学习第一行诗歌

1、请孩子们自己吟诵第一行,从这行开头和结尾两个入声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2、指生吟诵,说自己的体会 (必要时老师示范吟诵)

3、师总结:入声字一般表达强烈的情绪,非常痛苦,或者非常欢快都可以用入声字。这行诗歌前后各用一个入声字,一个“独”字,孤零零;一个“客”字,漂泊无依的心情也表露无遗,真是心中的愁苦哽咽难言,欲说还休。 4、再吟诵第一行诗歌。

5孩子们再看看这行诗歌的声调走向,我们把仄声符号上面连起来,再把平声符号连起来,你会发现声调的起伏怎么样?

6、声调的起伏就代表诗人情感的起伏波动。这里是诗人的情绪波动很大,心情难过极了。不信,你再吟诵一次,感受一下。 (二)学习第二行

1、孤零零地远在他乡也就罢了,又遇上了家人亲友团聚的重阳节,这个原本美好的节日却


让诗人怎么样?自己吟诵第二行 2、自由回答,并吟诵

(师评价是否符合诗意,注意评价吟诵时的姿体语言表达的情感) 3、一、二行诗歌连起来吟诵。体会诗人客居他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三)学习第三、四行

1、过渡:一、二句告诉我们诗人在节日里对兄弟们刻骨的思念。那诗人的兄弟们这时候会怎样呢?请孩子们自己吟诵第三、四行,体会体会。 2、指生吟诵,并介绍自己的体会。 参考资料:

“遥—知——兄—弟--登—高——处-- 今天又是重阳节了,我的亲人们可好?“遥—知——”我知道在遥远的地方,“兄—弟--登—高——处--”我的兄弟们一定正在登临高处。用婉转的声调描绘兄弟登高的场景。

“遍---茱—萸——少--一!人————”兄弟们采来的驱邪避秽的香草茱萸插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少--一!人————”可是单单少了我一个,他们也一定在思念着我吧?)

3每到节假日,客居他乡的诗人魂里梦里都是亲人的欢歌笑语,当然亲人们也牵挂着诗人。我们一起来再把诗歌三四行吟诵一遍。 四、全诗吟诵 1、自己吟诵全诗 2、小组内吟诵诗歌 3、指名背着吟诵诗歌 五、解决本课生字书写 六、作业布置

1、回家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1670c9fd0a79563d1e72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