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消费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研究

2022-05-06 17:2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网络消费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研究》,欢迎阅读!
社会化,青少年,关系,消费,研究

青少年网络消费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及推广,网络消费逐渐成为时尚。网络消费文化是一种以网络发展技术为依托的符号文化,是青少年自产自销的文化现象。当前,青少年的网络消费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我们应认清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趋利避害,以更好地发挥网络消费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消费文化 青少年 社会化

20111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

1

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45.8%48.2%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我国更多的经济活动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同时,网络购物市场在我国社会消费品市场中的地位也在持续攀升,从2009年的2%,提升至3.3%网络零售也成为流通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成分。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网民常态的消费方式,2010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32592而截至2009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1.95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仅2009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就有2800万之多3。他们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和发展潜力。

上网本身就是一种消费行为,且其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消费市场。消费社会学认为,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必然蕴含一种新的消费文化。而网络消费文化就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延伸的文化形态,它反映了网络消费领域的一种消费文化形式。由其衍生出众多的网络消费文化产业如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等。据目前各种调查显示,青少年网民对其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平均值,其已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网络消费文化从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青少年的消费文化。

在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下,网络消费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商务,另一类则是针对网络是沟通交流的便捷场所的特点,利用网络受众吸引和参与为基础的网络符号消费。它是一种对网络中虚拟物品的符号属性进行消费的行为。作为青少年来说,上网浏览信息,学习各种知识固然是其主要目的,但对网络各种实体及虚拟产品的消费也日益呈现上升趋势。

网络消费文化目前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信息社会的消费需要,青少年的网络消费文化总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特征:

1、青少年作为网络消费文化的主体,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一种个性化的消费文化。

网络消费文化随着电脑的普及达到了一种空前的繁荣状态,任何一个拥有电脑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消费文化的独立个体。虽然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参与者与交流者形成了群体,但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者都是以个体的形象出现的。个体的高度独立性塑造了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网络消费成为了一个自主性的消费过程。青少年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他们喜欢以各种方式表现自我,以求获得关注和认同。网络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平台,只要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消费者就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挑选自己喜爱的产品,他们所选择的已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要表现其与众不同,以体现自身价值。可以说,个性化消费是现代青少年消费的主流。但这种不受约束的高度自主性,也对青少年造成了许多潜在的威胁,譬如盲目消费、相互攀比等问题比比皆是。

2、网络消费文化是一种消遣文化,其目的性明确,但缺少理性思维。

消遣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打发空闲时光的方式。在网络消费中,上网浏览电子书,聊天,购物等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还具有自我排遣、自我表现等方面的目的。青少年通过通过网络游戏音乐影视、等实现其休闲娱乐的诉求;通过从事博客、微博等写作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实现情绪的宣泄和自我调节。网络消遣的内容没有边际,网民的消费欲望可以随着鼠标无限移动。网络消费文化的碎片化、即时性、无深度,适合没有身份限制的网民的消费需要。青少年普遍存在着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而网络的虚拟性正好从心理上满足了青少年寻求依赖的心态,他们借此来确立自己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社会角色,使自己从现实中得到解脱。消费主义心态要求网民要以享受为主,“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满足延迟,如果你能够即时获得满足,不管你追求什么,现在就努力得到它;因为你不能知道,今天你追求的满足明天还会不



12

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2011-1.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t20110120_20302.html 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DB/OL].2011-6. 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dzswbg/201106/t20110602_21245.html 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DB/OL].2010-4. 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qsnbg/201004/t20100426_18399.html.

3




会是你的目标。4网络消遣所带来的只有欲望的无限延伸。青少年上网查资料或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以满足自己的多元化求知的需求。显然,他们的网络文化消费目的性明确,通常都是出于学习和娱乐的需要,体现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在面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海量信息时,由于生活阅历及思想修养等方面的不足,他们往往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很容易凭一时冲动和个人好恶的直观判断,去选择文化消费对象。他们会在网络上加入无意识大众狂欢宣泄的行列,沉迷于一些色游戏或类色情游戏,寻求感官的刺激,对各种信息垃圾缺少选择判断能力,错误地将一些文化糟粕当作消费的对象。

3、网络消费文化是一种断裂性的消费文化,它用虚拟的世界将青少年与现实割裂开来,由此产生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网络消费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消费者可以摆脱消费地域的限制,在广阔的时空中释放其消费欲望,重新组织社会关系。正是由于其消费功能被无限放大,许多网民尤其是辨识力不高的青少年就产生了盲目的网络崇拜。他们过分依赖、轻信、认同和盲从,将网络视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几乎完全依靠网媒建立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认为其传播的内容就是对现实的真实复制,其权威性不置可否。这种网络崇拜心理,在主观上将网络消费的功能无限扩大,它忽视了网络消费尤其是网络购物、网络交友的风险,沉溺于网络塑造的虚拟乌托邦世界中。这种畸形发展的网络消费文化所造成的价值断裂和文化断裂,势必会造成网民的个体与社会的分离,这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网络消费文化的这些特点使其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与社会化相关的因素都产生了影响。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文化,其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来讲,既存在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网络消费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符号性等特征,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自由学习和选择的机会,使他们有可能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它可以满足青少年多元化的求知欲望,为其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当代青少年在物质上已能基本达到满足,因而他们更加注重精神消费。“精神文化消费成为新生代满足心灵需求或消化心理压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5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而网络消费文化的虚拟性正好满足了他们寻求依赖的心理,他们借此来确立自己的在虚拟网络世界的社会角色,使自己从现实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他们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能够获取任何需要的信息,因此他们的多元化求知需求就得到了满足。

第三,网络消费文化加快了青少年融入社会的进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现代观念。

青少年通过接触社会,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即是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它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等多方面内容。网络消费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符号性,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更多自由学习和选择的机会。青少年借助网络可直接进入到全方位的社会时空中,网络消费的形式使得当今青少年社会化进程的速度加快。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青少年提供了民主平等的文化交流与参与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形成与时代产生共鸣的效率观念、民主观念、创新意识、自由平等现代意识,有助于创造自我实现的空间。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消费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它多样的消费形式和丰富的商品类型在满足了青少年娱乐交际、审美愉悦等需要的同时,也助长了一些青少年的攀比炫耀消费心理。他们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经历装扮自己的虚拟形象,以虚饰自己的身份或社会地位。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花费大量精力而忽视了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青少年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尚未完全达到成熟,而网络由于其信息量大,涉及领域广泛,更新速度极快等特点,各种信息掺杂在一起融入到虚拟物品的符号属性中,使得青少年在消费时对其中的文化、价值观等的认知造成混乱,易滋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大量的垃圾信息也会阻碍其正常的学习,导致他们意志消沉,影响其身心健康。

因此,面对网络消费文化,我们不应该任其自由发展,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青少年的网络消费行为,促进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与网络消费文化的和谐互动发展。

第一,我们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定期做公益讲座,在校园网及书报栏处发布各种公告的形式提醒青少年加强戒备心理,增强对符号价值的理性判断力和选择力。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上的商家会把



45

齐格蒙特鲍曼. 生活在碎片之中[M].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2.

郭景萍.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J]. 当代青年研究, 2008,(3).


原本与产品没有必然联系的意义加于产品之上,赋予它一定的符号意义,构成人们互相攀比互相吹嘘的话语平台。其将网络符号消费幻化成为幸福生活的现实写照以及所谓高层次社会集团的等级证明,实际上所构成的是一个看似美妙的消费圈套。

第二,我们应引导青少年在网络消费时坚持适度适量的原则。消费源于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可以不断被制造出来,消费的欲望则是无止境的。消费社会不断地为大众制造新的欲望,诱导人们超前消费,过度消费。青少年在网络消费中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购买能力,面对广告的各种诱导因素,增强正确判断及自我约束意识,减少乃至避免在网络消费中的冲动性购买。不要沉迷于网络消费,以致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荒废了学业。

第三,应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人生观,从根本上提升青少年的个人素养。大学生的消费观是人生观在消费中的体现,它直接影响着人生观,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从价值观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培养他们增强对所消费物品进行区分和选择的能力,选择那些符号属性健康、积极的、有利于自身个性、价值观等发展的商品。在其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要及早让其了解现实世界与网上的虚拟真实之间的区别,及早意识到肩负的使命,密切关注现实人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创建优良的网络消费社会文化氛围,发挥精英文化的引导作用。青少年网络消费文化的引导有赖于社会为其创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符号消费氛围。我们应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观念,深入宣传贯彻党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引导青少年合理适度地进行网络消费,避免过度沉迷网络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大众传媒对大众消费文化的取向进行价值引导,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着重向青少年宣传不应盲目地进行攀比性、炫耀性消费的理念。加强对虚拟商品符号价值内容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网络法规制度,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消费氛围。推动以精英意识为主导的文化建设,使它成为青少年教育中的主流文化。抵御消费主义的文化思潮,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将青少年从大众文学阅读引向经典文学阅读,使其从中了解作家及其作品,得到熏陶,认识到生活的崇高和价值,使包括网络符号消费在内的行为,逐步接受价值理性的规范。

总之,青少年作为网络消费文化的主体,其地位日益增强,加强网络符号消费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其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有利于青少年更好的融入社会,作好网络消费文化的引导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卫东,王传磊.网络符号消费的动机和营销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30a91d4b73f242336c5f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