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薛涛的诗看其人格美

2022-09-07 08:1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薛涛的诗看其人格美》,欢迎阅读!
人格,薛涛的

从薛涛诗看其人格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薛涛是中唐时期的一名营伎,她凭着超人的才华,在那个时代保持着与社会风气所不相符的人格力量! 其作 品中展现了她感时忧国之情、身处卑微而自求高洁以及对世俗不满和反抗而努力追求自身解放的高洁形象! 关键词:薛涛;营伎;人格美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275 (2009) 0120080202

薛涛、李冶和鱼玄机并称为唐代“三大女诗人”。《全唐诗》小传载:“涛出入幕府,历事十一镇,皆以诗受识”。

[1 ]

薛涛一生有诗500 多首,现存仅91 首。我们透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人格美,也即感时忧国之情、身处卑

首先,感时忧国之情,是其人格美最突出的一个表现!薛涛是营伎中的一员。退出乐籍之前是生活在幕府之中

微而自求高洁以及对世俗不满和反抗而努力追求自身的解放!

, 韦皋镇蜀二十一年,幕府人才济济,其后著名将相,多出门下,涛得与诸人唱和往还,故而后声誉益隆。[2 ]79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营伎来说,如若青春不再,处境是很悲惨的,而薛涛却历事十一位西川节度使,其卒后,段文昌亲为墓,可见,薛涛的一生都受到时人赏识。韦皋镇蜀,薛涛即席赋诗“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水声犹是哭襄王。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谒巫山庙》) 这首诗是写给众人皆畏的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却没有柔媚讨好之意。正是这种对国家的关切,透出了薛涛的品格和气骨,使人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薛涛所要坚持的人格独立和自尊自爱的秉性。再如其《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此诗寄寓了薛涛深沉的悲叹《, 名媛诗归》评:教戒诸将,何等心? 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3]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寄托深远,有鲁嫠不恤纬,漆室女坐啸之思,非寻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时。[4] 千首唐人绝句》:直抉边之源,洞中边情之要,是大议论、大见识。末句忧心国事,语尤警切。[5 ]其《赠远二首》以“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来责备女子的浅薄之思,而不顾念国家大事。薛涛被贬松州后,唱出了“羞将塞下曲,唱与陇头儿”的千古绝唱,其诗作迥异于专事逢迎承媚者之作,以不卑不亢之志气,出以清新流丽之笔,毫无应酬谄媚之气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评曰: ⋯⋯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得匪其人而弃其学哉[6 ] ! 感时忧国之情向来不在女子诗中常见。薛涛却能超越女性闺闱之思而忧国、忧民,这不能不让后世人另眼相看,也是薛涛人格及其诗格之所以高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忧国之情,在其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自求高洁的人格形象。“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7 ]薛涛诗作的高雅之处,还在于她在诗中勾勒出一个清高秀丽、坚强不屈的人格形象。这一形象是她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和追求。但这却超出了作为一个营伎所能具有的情感力量。从而造成了薛涛一生的困惑,即一方面是纷乱而又不能自主的营伎人生,另一方面又无时不在的寻找和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使自己能不流俗于众人。细读其诗可见其此种困惑的存在,看以下两首诗:

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守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鸳鸯草

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前一首从“竹”的精神和品质着笔,以竹自比其高洁和挺拔,又以“竹”的精神来为自己树立标准。从这里可以看出其人生追求在高贵的品格;但另一方面,薛涛又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追求的艰难与困苦。于是狠狠地责怪了“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的鸳鸯草,只顾娱乐眼前,殊不知身后的凄凉是如此得迫近,也是对营伎生活的厌倦,对时人生活的无情嘲讽和深痛。

不难看出这种欲求高洁和独立人格的需求与对营伎生活的无奈与厌倦交织在一起的痛苦心情,共同构成了薛涛人生的困惑———独自对悲惨生活的承受和对美好平凡的向往。但这困惑不但没有造成薛涛人格上的分裂,反而促成她高贵而又平和的个人品位,使其在与人交往中,更多地保留了一种不即不离的距离美,与与其齐名的李季兰相,薛涛多了一份庄重和高贵,从而使众人乃至后人能够更多地赞叹薛涛于容貌之外更深沉的人格美和诗格美。


如果说以上是其独特的表现,那么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而努力追求自身的解放,则是后人关注薛涛的又一个原 因。身处卑微而自求高洁,使她能在这个笙歌燕舞的时代游刃有余,独立于其外。其实薛涛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决绝 和独立的姿态,向世人诉说自己对营伎生活,对那个社会及其风气的鄙睨与反抗。不能自主命运,是营伎们最无奈的缺憾,薛涛曾被韦皋罚赴边城松州。后涛以诗来表达自己的追悔。有关薛涛的《十离诗》历来评论不一,笔者认为以涛当时的处境,即是以求告之音,哀哀陈情,但在其诗中仍不乏骨力和反抗之辞,为不平而鸣是其主要的缘由。因此,不仅不失其人格的高洁和清高,反更能体现薛涛性格中坚强不屈的一面,更让人可叹。

《十离诗》在哀愁和辩解之外,更多的是反抗。从而展现了薛涛性格中的另一面,即抗争和不满。这也是薛涛作为一个营伎所独具的真性情的表露。薛涛多方设喻,倾吐了对于无端受罚的不满与反抗之辞。如其《鹦鹉离笼》陇西独自一孤身,飞来飞去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

《笔离手》越管宣毫始称情,红笺纸上撒花琼。都缘用久锋头尽,不得羲之手中擎。诗作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之情,更有些许嘲笑之意。以其独特的构思,巧妙地反映出对处在男权社会安排之下的女性命运和归宿的不满。被召回的薛涛立即从乐籍中赎回了自己,从此隐于浣花溪畔。兑现了自己“但得放儿归舍去,山水屏风永不看”的诺,以此表明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满,对营伎生活的厌倦,以及自己“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芳草。”的决绝与清高。也正因为薛涛具有的这种真性情和性格中坚强的一面,才使其能够对人情在人生本质层面上的悲观离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选择。

敏锐的思索,独特的感受使得男性的饮酒放达、游山玩水在薛涛这里只能化作思想之痛。她的隐逸正是她作为那个时代清醒者的可贵之处。以退出来征服,以失去来求得,李复威先生说过:“能够说话的女性是勇敢的,不去说话的女性是明智的。[8 ]她远离这尘世的纷杂,远离这繁华而又艳丽的混乱生活,最终没有成为那个时代女性牺牲品的代言人。在那个众人皆醉的时代,她没有沉痛于人生的不幸,没有走向人生灵魂的空虚,而是积极向上的去探索人生的价值。薛涛的明智让人叹服,她的平静、隐逸又令人艳羡。



我们所说的薛涛的人格美是指她能迥异于一般“以色事人”的营伎,于纷乱无奈的处境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和本 色。薛涛能意识到自己无法摆脱营伎的生活,但她在自己的处境和身份下,以才华去赢得人们的追宠。也就是说她有意识的要不流俗于一般的风尘女子。在无奈而又无力的营伎生活中,既迎合人们的生活情趣,又让人们看到自身孤傲高洁的一面。

在传统礼教之下,女子多囿于闺阁之中,表现在作品上,多是绣闱间的哀怨相思之情苦。薛涛却出离于其上,用诗歌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纯洁本质和心中真正的忧愁。这一真情的抒发,也使我们看到了薛涛繁华艳丽生活之下的悲凉和哀伤。可以说正是这种真性情,使薛涛的诗能够从原本艳丽的生活之下折射出一个哲人般的智慧人生,而变得雄而不艳,媚而不俗,平淡之中又不乏张力,自出清新雅致。特殊的身份和处境,形成了她的双重诗格和人格。我们说薛涛诗在“事人”层面上的超越,就是指这种人格魅力。

在繁华与纷乱之中保持清醒的认识,使薛涛能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处境和世态表面之下的荒凉。在营伎表面繁华的生活之下,实际上是屈辱生活的痛苦不堪,博得一时之乐是士大夫文人们关注她们的主要原因。[9 ] 薛涛处于风花雪月之中,其诗多为唱和酬答,但其魅力却在于能够将情感的支撑点,放在这种生活之外,而达到对生命对人生的深沉感悟和追求。使其诗在酬答的同时,又能够依托着清丽惊警之意象,而超越酬赠诗作的平淡和快意。而这些也恰恰促成了她卓尔不群的人格美。

对于营伎人生,薛涛是无奈的,但她没有徘徊犹豫,在无法忍受时,她毅然走了出来,是营伎之中走向独立,坚持自,张扬纯真个性的“这一个”。鱼玄机同样有着高尚的人格。不过当她弃俗入道的那一刻起, 她就把服女冠当作了一种手段来硬性地反抗男性统治者。“自能窥宋玉, 何必恨王昌? 入道对于她来说是“窥宋”的一条捷径。[10 ]85 在人格独立方面薛涛敢于同传统相抗衡,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探寻自己的精神出路。能坚守自己独立的人格,而又在此之外赢得世人的赞赏,使自己的人生最终达到了独立乃至完美。她不顾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和秩序的威胁而对自身实现趋向进行自我肯定,对自己生命价值进行发现、思索与追求。[10 ]84这在中晚唐那个精神追求低迷的时代,无疑有着相当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人文价值。对人生、对自由的体味,能超越那个时代的女性视角,是其坚持独立的人格和诗格的再现,也是对薛涛一生人格的一个极恰当的写照。

感时忧国之情使薛涛超越了一个营伎的特殊身份,也使她超越了男性抒情者的情感。中国古代女性由于社会生活、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在她们的文学作品中很难有男性抒情者的感时忧国之情,而薛涛不仅忧国,还用自己的


行动来表示对现实不满和反抗。薛涛和鱼玄机都有恃才抗俗、追求人格独立的一面。但薛涛是含蓄沉默的, 而鱼玄机更多的是大胆率直的自傲。在社会责任感方面,鱼玄机诗中少了一份薛涛那样的忧患意识。即以现存涛诗而论,其讽刺时者不少,感身世、悲愤遭际者不多。既有之,若与李冶、鱼玄机辈相较,殊无淫荡之词。则“无雌声”三字于涛诗风格特色最为的评[2 ]48 。其诗作超越了传统女性诗作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哭诉,呈现出一个清高独立的人格形象。在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圈内, 她的社会责任感不亚于一些男子。今人朱朗煌有“吟诗应事如豪俊,作字何曾类妇人”的称赞。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对一个地位卑贱的营伎来说,我们应该抛开其身份地位,从时代背景下去看待她。因此,薛涛的人格美是我们今天研究女性文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更是薛涛研究者应引起关注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 []彭定求,. 全唐诗:803[M] . 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 张蓬舟. 薛涛诗笺[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 ] []钟惺. 名媛诗归[M]. 上海有正书局排印本,1918. [4 ] []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5 ] 富寿荪. 千首唐人绝句[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 ] []辛文房. 唐才子传[M] .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7 ] 朱光潜. 诗论[M]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56.

[8 ] 骆振俞. 神论:开始进缩的主题———女性原型符号的历史解码[J ] . 唐都学刊,1992 (2) :31. [9 ] 苏者聪. 论唐代妓女的才华、情操、命运[J ] . 唐都学刊,1992 (2) :33. [10 ] 罗昌繁. 薛涛与鱼玄机女性意识之比较[J ] . 文教资料,2007.

责任编辑:张彩云

Beauty of XueTaos Personality Reflected by Her Poetry

L IU Zhan

Abstract : Xue Tao was a geisha in the government band in the middle of Tang dynasty and wit h great talent she possessed a noble character which didn’t accord wit h t he social general mood in her era. Her creations not only showed her concern about her times and her worries about her motherland but al so revealed t he noble and unsullied image in humble situation. She made great effort to pursue t he selfliberation and showed her dissatisfaction and resistance to her common customs. Key words : Xue Tao ; t he geisha in t he government band ; personality beauty



①唐朝的统治阶级为满足一些边营将士的需要,而设立太常礼乐司。于是营伎伴随着官伎、家伎、私伎而竞相出现。营伎多集 聚于地方官府或军镇所设的“乐营”,主要在军营中从事音乐、舞蹈、曲艺等技艺活动。以歌舞侍宴、娱宾遗兴为主。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有着非凡的技艺和才能。作为营伎地位卑贱“和奴婢相等,可以买卖,属下层贱民阶级。(刘开荣《唐代小说研究》)

收稿日期:2008211207

作者简介:刘展(19832) ,,安徽砀山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2007 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6ffd669b6648d7c1c746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