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

2022-04-14 11: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欢迎阅读!
上瘾,原因,游戏

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

从小到大从来不玩电子游戏,但作为一个做教育的人,不能不了解电子游戏因为太多孩子游戏上瘾,因此为了了解游戏上瘾的原因,不惜以身试药,玩了一周的游戏这一周中收获颇多,总结出了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并对人大脑多了一层了解。

儿童有三个基本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童心,童心最主要的有三种。分别是:好奇心、好胜心、好玩心。游戏能让孩子上瘾,是因为游戏能从多角度满足孩子的童心,所以能快速走进孩子的心里。

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和游戏相关的关键词,一个是多巴胺,一个是髓鞘质。巴胺是关于奖励的,人在性、吃甜食、吃脂肪时都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让人有快感,所以为了这种快感,人明明知道糖、脂肪、烟等不好,还是会控制不住自己,因为会有当下的快感。玩游戏时,到处都有奖励,因此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多巴胺会让人欲罢不能,即使知道游戏不好,但为了当下的快感,还是要玩。

大脑中关于游戏的另外一个词是髓鞘质,髓鞘质是和大脑回路(习惯)相关的。鲁迅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大脑也是一样的,人的大脑很复杂,没有什么固定的思路,但如果一个某一个思路连续的用,这条思路就会变成一条大路。髓鞘质好比柏油一样,能固化大脑的线路,一旦一条大脑线路被髓鞘质包裹,就形成了一条大脑回路,大脑回路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即:大脑思考时,会优先走大脑回路(和人开车会选择大马路是一个道理)。在玩游戏时,会有大量的重复动作,会让大脑分泌髓鞘质,形成大脑回路,一旦大脑形成游戏回路时,就希望经常走这条路,希望多玩游戏

下面是游戏上瘾的16个原因。

?1、自由:玩游戏没人检查,家长不会教,不会干涉。

孩子希望能够自主,但这种自主生活中非常少见,特别是中国的孩子,家长几乎包办一切。除了学习几乎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而即使是学习也是家长说了算,白天学习,晚上陪着写作业,周末则是各种辅导班,把孩子搞的像机器人,孩子没有一点自主。而玩游戏自主的,家长不会教孩子玩游戏,不会监督玩,更不会指手画脚(父母在学习时经常对孩子指手画脚)

?2、一点点的升级:满足好胜心

游戏里面会不断有升级,不断有新的装备,升级和装备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成功,是一种战胜恶魔的结果。升级能满足儿童的好胜心,因为满足孩子的天性,所以孩子愿意不断玩。

?3、刺激:满足好奇心

游戏里场景经常变化,而且时不时的会有意外,会充满危险。这种意外的危险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满足孩子的好胜心,让孩子欲罢不能。

?4游戏种类繁多:满足好奇心

孩子的功课最多只有9门,游戏就不止了,9000种都不止,各种各样,琳琅满目,


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5、炫耀:满足好胜心

孩子如果玩游戏玩的分数高,可以看成是一种成功的表现,可以给同学炫耀,能满足孩子的好胜心。

?6游戏:满足好玩心

游戏本身就是娱乐,孩子玩的时候没有压力,很轻松,满足了孩子的好玩心。

?7、和人一起玩,帮人升级,减轻负罪感

以腾讯全民打飞机为例(我只玩过这一种游戏,你可以选择和朋友合体,和朋友合体可以给朋友带来一些金币,同时还有些增加友谊的意味。这大大能降低玩游戏的负罪感,会让孩子觉得:玩游戏没啥不道德的,你看,玩游戏还能帮助别人获得金币。

?8、团队捆绑(社交化):被牵着走

现在很多游戏都社交化,比如打飞机的游戏,如果你只是心血来潮玩一次,分数肯定不会高,你玩了一次后,系统会自动给你一个排名,因为 你的分数不高,因此你会在你的朋友中垫底,垫底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你开始玩下一把,好获得一个好的排名。这个好像又是好胜心在作祟。

另外有些大型游戏是社交化的,玩家会在游戏中有虚拟的团队、虚拟的家庭,如果你的虚拟团队成员或虚拟家庭成员玩的时候,他们会邀请或要求你上线,这时你不得不上。

?9、反复练习:形成大脑回路,自动想想(改变大脑结构)

以打飞机为例(抱歉,因为我只玩过这一款游戏,每次都得打第一关,所以一周内第一关我打了不下几百次,一周内几百次的重复一个动作,足够形成大脑回路了,一旦形成大脑回路,走路甚至吃饭的时候都会无意的想起飞机和炮弹,更不要说无聊和烦躁的时候了。

一旦形成大脑回路,大脑的结构都会发生改变,而如果你形成了大脑回路,那么恭喜你,你有游戏习惯了,或者说是上瘾了。它会像毒品一样让你欲罢不能。

?10、负面提醒:越不想,出现的频率越高

人的潜意识里听不懂“不”这个字,比如减肥,如果说我“不要胖”时,你的潜意识听不见不,只能听见胖,所以你可能会越来越胖。反过来,想减肥得说:“我要苗条” 很多家长不希望孩子玩游戏,经常说“不能玩游戏,当家长这么说的时候,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思念游戏

?11、逆反心理: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有逆反心理,家长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以表达自我的存在。

?12、不时的声音赞美/鼓励,意外奖励

游戏中,会有各种声音的赞美和鼓励,并且时不时的有意外奖励。鼓励和奖励都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获得快感,为了获得更多的快感,你的潜意识会说:“再多玩几次,会获得更多的快感”。在实验室里,白鼠为了不停的获得快感,能把自己累死。所以即


使玩游戏玩到手抽筋,为了得到多巴胺还是要玩,即使半夜2点困,也要得到多巴胺,也要接着玩。

?13、假死:幸运的快感

游戏中会伴随着死亡,当你死时,你会有死亡的悲伤,但这种死时假死,和你的生命死亡没有关系,反而这种假死,反而让你有幸运(或劫后余生)的感觉,这是一种幸运的快感,可能会伴随有多巴胺出现。

?14、复仇:满足好胜心、杀人的快感

游戏里能复仇、能杀人,这些都能释放生活里的压抑,释放压抑后,快乐自然就会显得多。而且复查和杀人本身就能给人快感,感觉自己像英雄一样,满足了孩子的好胜心。

?15、系统时不时的作弊/难以过关时帮你作弊

为了让你更好的玩下去,有时系统会帮你作弊,让你感觉你很厉害,这种厉害自然满足了孩子的好胜心。

?16、完美主义:打到封顶

如果一个游戏10关,玩到第6关时就希望能通关,这是完美主义在作祟,如果不能玩完,孩子会有一种失落和沮丧,感觉心里有一个阴影,好像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放弃者)从小孩子就被教育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既然不能半途而废,那就继续打完它吧。

以上是我总结的16游戏上瘾的原因,由于我只玩了一种游戏而且不是长期玩,所以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不过我真的没有时间和经历玩其他的游戏了。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游戏本身是好的,能帮助孩子的大脑发育,但像糖和脂肪一样,过度了肯定不好。糖和脂肪吃多了会发胖,游戏玩多了会抽空身体的精气神,让人萎靡,还会改变大脑的结构,导致脑残,一旦脑残,孩子就真的废了。

作者:孙盒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a0248e4028915f804dc2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