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原文、译文及赏析

2022-07-22 03:1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赏析,古诗文,译文,弹琴,月夜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全文: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全文翻译: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字词句解释:

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风操》《寒松操》《白雪操》《白帖》《阳春》《白雪》《绿水》《悲风》《幽兰》《别鹤》,并琴曲名。 钟期:指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要表达的内容,钟于期都能听出来。 风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顷之间,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汤汤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

拼音版注释:

xián zuò yè míng yuè yōu rén tán sù qín hū wén bēi fēng diào wǎn ruò hán sōng yín bái xuě luàn qiān shǒu lǜ shuǐ qīng xū xīn zhōng qī jiǔ yǐ mò shì shàng wú zhī yīn

赏析: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古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2卷第16首。

此诗写李白听幽人弹琴,运用铺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慨叹知音难觅的忧伤之情,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

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ea64d3b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