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和参加震后重建难忘的记忆

2022-05-26 04:35: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5·12”汶川大地震和参加震后重建难忘的记忆》,欢迎阅读!
震后,汶川,重建,地震,难忘

“5·12”汶川大地震和参加震后重修难

忘的记忆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亿万人的心,“一方有难,八方增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住建厅牵头,组织了吉林省多家优异公司进入灾区,肩负了黑水县“二院二标”和吉林大道的建设任务,一汽监理公司接受了所有工程项目的监理任务。

参建人员弘扬坚强拼搏,善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冒着余震的危险,战胜道路运输困难,战胜高原反响等不利要素,日夜施工,提早达成了援建任务。在 废墟中屹立起一座“吉林建设”的丰碑。

20093月,受一汽监理公司董事长的拜托,我们一行人奔赴了黑水县灾区。300公里的公路走了二十个小时,途中看到满目疮痍,垮塌的房子,坍塌的桥梁,随地可见。大客车在余震不断、滚石拦道的曲折山路上困难爬行,路边每100米就有一个人员拿着红旗在监督着山体塌方。好运的是我们躲过了完全关大桥的垮塌,山愈来愈高,路愈来愈困难,司机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路。

黑水是一个少量民族居住的小镇,多为藏羌族,我们到达了一个完整陌生的地方,认识当地的人文风情,尊敬当地人们的民俗


习惯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黑水吉林大道特别的工作特色,决定了施工的难度,水文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且道路是沿着黑水河修筑,道路右边为绝壁峭壁,桥梁迂回与河流之上,加之沿河流 及大型挡墙均增添了施工难度,是在u型峡谷地段沿河筑一段挡土墙,填一段平台,筑一段路。

黑水河的源泉是达古冰川,河水 ,没有生物,河床 降大,水流湍急,六座桥梁有三座是顺河桥,是在湍急的河流上建桥,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亲眼目击了当地的一名电工,不当心摔入河里瞬时就销声匿迹。

在进度上,吉林大道从动工之日起就是日夜施工,二十几台冲击钻在不断对的钻孔,地点条件复杂的地段一根桩基要一个多月才能达成。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3年工期2年达成。 质量上经历了最严重的考验,在施工中期,连续几日大雨,一场特大的泥石流灾祸不期而至。泥石流夹着巨大的石块,树木顺山而下,声音响彻云霄,人们跑到对面的山上观看,泥石流冲击着挡土墙,掩埋了道路。灾祸事后,消除了二万多立方米的砂石淤泥。道路完整无缺,挡土墙岿然不动。 安全上,没有围观人员伤亡事故。

援建项目经历了400多个日日夜夜,公司董事长张明先后五次来灾区慰劳大家,一到黑水,血压就高升,高原反响激烈。时任副总尚兴华也去现场指挥,时任总工程师周玲坐了二十几小时的


汽车,子夜才到黑水去探望大家。综合部长蒋瑞海更是多次把领导的关怀和爱惜带给大家,援建工作可以圆满达成是因为领导的关爱和鼎力支持分不开的。公司参加黑水援建项目有20人,我不过此中的一员,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人的一世,亲眼目击了特大地震完美的现场,同时又参加了震后恢复重修,固然艰辛,也是好运的,其堪称难忘的经历,永久的记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02bf2d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