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唐诗》考据失误

2022-12-04 23:1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全唐诗》考据失误》,欢迎阅读!
考据,全唐诗,失误

论《全唐诗》考据失误

论《全唐诗》考据失误 ——戴叔伦诗作考据 11-汉本-丁小龙-32

《全唐诗》是清代康熙年间修纂的一部唐人诗歌总集,收录了唐代流传后世的诗歌5万多首,计900,500多万字。而其中不分真伪乱收入的太多太多!一首诗同时存于几个诗人名下的都不在少数。根据《唐诗点将》,108位唐代大诗人,5项诗道指标各不相同,可有105次方种风格。没有两个诗人的风格完全相同,也几乎没有一个诗人有两种以上的风格。同一诗人诸诗作的各项指数基本一致,尤其是才气或气骨,先天所定,到死都变不了。所以,若诗集中混入了他人作品,单从风格上就能看出大半。本文试着以戴叔伦诗作考据为突破,以作参考。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一作名融,字叔伦。(权德舆《墓志铭》、姚合《极玄集》作名叔伦,字幼公;陆长源《去思颂》作名叔伦,字次公;梁肃《神道碑》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人。大历、贞元年间江南地方官诗人。吏干卓著,历任湖南、河南转运留后,东阳县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温雅善举止,有节概,为时人称赏。以诗才政绩享誉当时。与朱放、耿漳、崔峒、吴少微、秦系等交游。贞元五年上表请度为道士,未几卒。今存《戴叔伦集》,以明活字本为最早,但该本窜乱讹误情况极为严重,明人胡震亨对其去伪存真,又补入遗佚,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全唐诗》编者无视胡氏的甄别,照抄旧本,使戴集又重覆明本窜滥之旧观。蒋寅先生的《戴叔伦诗集校注》,在岑仲勉先生、富寿荪先生、傅璇琮先生的基础上,重新对戴叔伦的诗作逐首进行鉴别,将其一分为三:可确信为戴作者187首,在疑似之间者60首,可确定伪作者56首。如《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关于这首诗,还有几处异议,问题是作者。目前较为肯定与流行的观点是,此诗为中唐诗人戴叔伦所作。戴的诗风清新流利,多表现隐逸生活的闲适情调。但他的诗集早已散佚了,如今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二卷戴诗,是明人清人在后来辑录的,与唐时已隔了几个朝代了,真实性有待探讨。于是,便冒出了另一位《兰溪棹歌》的作者,他就是明初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的汪广洋。汪广洋(?~1380),名朝宗,也是江苏人,原籍是高邮,与戴叔伦是小同乡。他官至左、右丞相。好诗文,著有《凤池吟稿》10卷。金性尧先生编的《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就把这首“凉月如眉”归入了汪广洋的名下。清雍正年间编撰的《浙江通志》,也把这首诗的作者定为汪广洋。翻查乾隆间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也未见收录戴叔伦此诗。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余冠英先生主编的《唐诗选》,则谨慎地避开了这个疑点,没有选用戴的这首《兰溪》,而是另辟蹊径,选了戴的一首《苏溪》诗。

汪广洋,早年追随明太祖南北征战,从建德一路打过来,到过兰溪,而且还驻扎过。有他的另一首《兰溪棹歌》诗为证:

“野凫晴踏浪梯平,越上人家住近城。箬叶裹鱼来换米,松舟一个似烟轻。”

戎马倥偬,战争间隙,汪以诗人的眼光,观察兰江上渔民的生活,取材独到,描写细腻轻灵。更为巧合的是,戴、汪两人不但都写下了《兰溪棹歌》,而且两人都到过、写过浙中另一个地方,即义乌市附近的苏溪镇。戴写的诗《苏溪亭》云: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是一首描写一个女子思念不归远人的思春小曲。而汪写的是《过苏溪桥》,咏叹秀丽的山野风光:

“石磴盘盘卧湿云,山深瑶草不知春。 马头忽见梅如雪,总有轻寒不着人……”

如果说,兰溪是古代的水运交通要道,那么,苏溪则是陆路的重要往来枢轴。这样,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值得争议的疑点:两位都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34ac53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