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日语格范畴

2023-01-23 11:5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再论日语格范畴》,欢迎阅读!
日语,范畴



再论日语格范畴

所谓格是名词(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其本质是名词在句中相对于其它(主要是动词)来说,有什么样的资格或地位。格助词不是格,而是其外形化的标志。格与性、数等语法范畴不同,是一种组合关系类型。“N+格助词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具有补充机能;谓语动词是统括成分,具有统括机能。本文尝试对北原格序列图提出新见解。



标签:格;格助词;补充;统括;外形化

本文拟从日语格的由来入手,对日语的格的研究史,特别是对格的诸多方面(格的概念、本质、表现形式、体系、序列等)进行论述和梳理。



一、日语格的研究史

()格的由来

日本《国语学大辞典》关于的词条有如下清楚的记述:“格作为语法范畴最早属于屈折语型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格一词是英语case的译词,case又来源于拉丁语的casus,同时casus又是希腊语的ptosis的译词。格作为语法范畴不仅存在于屈折语,而且在孤立语的汉语、粘着语的日语当中也有格范畴,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日语格的研究史大致以明治时代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明治前,萄牙的学者罗得里兹(j.rodriguez)在他的著作《日本大文典》(1608)中最早承认日语当中有格。而日本学者中最早开始用格概念的是江户时代的鹤峰戌申。他在《语学新书》(1833)中把词在句子中所处的系结(りび)的状态叫做”,并认为格就是位的具体表现。明治以后,日语的格研究进入了繁荣的阶段,主要有三大流派:1.扩大说?恢复说;2.形态说;3.生成说。此三派在日语格的研究史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扩大说·恢复说

山田孝雄、松下大三郎、时枝诚记、桥本进吉等语法学家可以认为是把格范围扩大的学派。上述语法学者共同的一点是在广义层面上把握格。他们的格几乎就等于语法功能。把句中的语法机能认为是格,似乎有些不妥。因句法学中已经有了组合关系(词和词组合成句子的关系),所以把格关系认为是组合关系是不必要的。可是问题不止于此,松下除外,山田孝雄、桥本进吉都把「が、さ、に、の」等叫做格助词,时枝也有「表示格的助词」的说法。这里格助词的与修饰格、接续格的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说连接接续助词的成分就是接续格的话,那么接续助词也就成为格助词的一种了,于是就没有必要设立格助词了。三矢重松、三上章、柴田武、北原保雄等语法学家认为把格概念范围缩小才能与格助词的相符。我们把他们叫做恢复派。特别是北原保雄把其它法学家未提及的被动格(「に」)、使役格(「に」「を」)看成是重要的格关系。北原保雄批判地继承了渡边实的句法论,在分析、修正时枝诚记的套匣式的理论和桥本的连文节的




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格成分在句中与格统括成分(动词、助动词)对应的格序列图。



()形态说

如上所述,不管是扩大说还是恢复说,都是在句法学中对格进行研究。对此铃木重幸以截然不同的词法学视角对格进行了研究,在日本语法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铃木的格定义中不承认格助词这一词类,以为格助词是名词的附属词「くっつき」,是名词的一部分。铃木语法最值得关注的是附属词怎样看待的问题。可是承认格助词是名词的附属词的语法学家非常少,而且,格助词的粘着力与名词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铃木分类原则就是格助词的数量等于格的数量,所以导致格的种类激增。由此不能不让人想到铃木的格分类是以形态为基准的。



()生成说

仁田义雄在自己的著作《语汇论的统语论》当中,把自己的格语法叫做结合价语法。虽然仁田氏也是以句法学的视角来把握格,但做法与其他学者迥异,他把格更加限定地把握,认为动词的格支配是格。这是生成转换语法与结构语法的对立表现。仁田的结合价语法主要围绕动词来研究,所谓的结合价语法是以有实质词汇意义的动词在潜在句法-语义的结合能力为中心,来对句子的构成进行把握,因此把这种词的结合能力叫做结合价。



二、日语格的基本理论

()理论背景、格定义、本质

以句法学的视角对格进行研究。格是名词(或者名词类)在句中对其他词(主要是动词)持有的关系类型。格的本质是名词(或者名词类)在句中相对其他词(主要是动词)有什么样的地位或者资格。



()格的表现形式

在日语当中,格通常由具有关系构成力的格助词来表现。格助词给体言以及准体言的句子添加固有的意义,并且因为用言有格统括机能,所以在它的前接成分与用言之间构成格关系。具体地说,句子中谓语用言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用格成分和用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外形化,而格助词正是其外形化的标志,所以格关系并不是由格助词来实现的。没有格助词,格关系依然成立。因此格助词的省略很常见。同时应该指出格和格助词也不是一一对应的。



()格和语法功能

尽管我们平时进行句子成分分析时,经常得出主语等主格、宾语等于宾格的结论,但也不能将格与语法功能混为一谈。格只是句中名词与其他词的关系类型,是句法功能的一部分。






()格和性、数

格与名词的性、数在本质上不同,它是一种组合关系(性、数是聚合关系)。格是句子构成有关的关系类型,没有它就不能保证句子中组合关系的成立。与此相,性、数不和句子构成直接发生关系的聚合关系类型。



()格体系的再确认

在格体系部分,我们接受了北原理论,承认被动格、使役格是重要的格关系。不仅如此,还认为界限格、结果格、引用格、比较格也是格关系的重要类型。列表如下:



体の格:属格の

用の格:主格が;格を;格に(有时无标);所格で;共格と;受身格に;具格で;

使役格に、を;夺格から;限界格まで;果格と;与格に;原因格で;

引用格と;比格と

三、日语格序列研究思考

对格成分在句子中与谓语用言相呼应时,有什么样的顺序,北原保雄做了专门的研究。并且以桥本进吉的连文节理论、时枝诚记的套匣式构造为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格的序列构造图。北原氏把格成分叫做补充成分,把它的机能叫补充机能。而且把句中的谓语用言叫做格统括成分。格关系是靠格成分与用(统括成分)相搭配的形式来外形化,并且以此种形式来确定格关系。由于格成分是谓语统括成分成立的必要因素。所以谓语统括成分要求与格成分进行搭配,种机能被叫做格统括机能。与之相反,由于格成分是谓语统括成分包含要素的外形化成分,所以也必须与谓语用言相呼应结合。基于以上过程,北原把格序列抽象为下面公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6527cd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