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美德小故事

2022-05-27 09:56: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外名人美德小故事》,欢迎阅读!
美德,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美德小故事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有莘国姒姓的女儿,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亲。太姒仁爱和顺而又深明大义,在娘家时,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做女子应做的工作。她的生活很俭朴,用度十分节省,对她的女老师更是恭敬。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亲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没有桥,文王把舟和舟连起来,造了一座浮桥,把太姒接到了彼岸,体现了他真挚的深情。

太姒成为文王的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没有改变。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德音,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很尽妇道。她遵守媳妇应尽的礼 数,做得一点过失都没有,还用相当的时间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每次都事先让女先生去转告文王。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 外,而文母治内。 太姒的夫君文王姬昌,人称“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敬老爱幼,对贤者谦虚礼敬,为了接待他们,自己常常都顾不上吃饭,很多贤德的士人都来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长者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来归顺于他。

虞国和芮国的国君争夺土地,争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就想去找文王来主持公道。他们来到周国边境,看到农夫相互让田,路人相互让路。来到城镇,看到男女分 开走路,头发斑白的老人不负重上路表示尊老。来到朝廷,看到士人礼让大夫,大夫礼让卿相。于是就很惭愧地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朝人所羞耻的。像我

们这样的小人,怎么能来践踏君子的厅堂呢?”于是他们把土地全都让了出来。这一美谈,体现了周文王不言而教的深远影响。

文王的夫人太姒共生了十个儿子,包括讨伐商纣的周武王,以及巩固了周朝基业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使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僻不正的事情。儿子长大之后,文王继续教导他们,从而成就了武王、周公的圣德。

周朝人曾经写诗来赞颂太姒的贤德:“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太姒继承了太姜和太任的美德,以妇道来化导天下,成就了文武周公的旷世伟业。周朝王室母仪天下的德范,确实是超今迈古、万世流芳。

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 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

上前去。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

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这样”。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赶紧问:“伤着人了


吗?”并不问伤没伤马。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事被捕,进了监狱。孔子并没有嫌弃他, 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孔子也很爱惜动物。据说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给埋起来。他对子贡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

孔子很喜欢结交朋友。对于朋友之情,他很珍惜,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人也不肯轻易绝交。他和原壤的交往就是如此。原壤是鲁国人,孔子早年的朋友,为人狂 放,不拘礼节,思想作风和孔子很不同。可是孔子和他相处得很好,直到老年仍保持着密切交往。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可是他对于认为应该做的事,便坚决地

去做,百折不挠。他说:“看见道义上该做的事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他还提出“当仁不让于师”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她对公婆尽孝道,治家有规矩讲家法。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必须报告 大中公而后行。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 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一定要其改过才罢休。

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因而无法及时教 训于他。”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怎么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你若慢慢 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么得了呀!”孩子要是与

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绝无恶言骂人。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7ca31e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