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两种人命最苦,两种人最有福

2022-05-26 17:5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间两种人命最苦,两种人最有福》,欢迎阅读!
人命,世间

世间两种人命最苦,两种人最有福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场关于福报的修行。其实,很多时候福报就在我们身边,于福报是多是少,就全凭我们自己去如何修缮造作了。

有道是:世间万事万物,皆起源于因缘和合。万事皆空,唯独因果不空,事物都是循序渐进,不断变化的。

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足以改变事物的业因,那么我们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福报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生活中有的人是苦命,有的人则是福命。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当事人是否发现了诱使命运发生转变的

唯有具备优良的前因,才会结下诱人的福果。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命苦之人,命苦的根本在哪里?什么样的人又是福命之人,福气的又为何物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幸从一位高僧的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高僧告诉我:世间两种人命最苦,两种人最有福。今日我便将高僧所言尽数分享出来,大家不妨看看自己属于其中的哪种人吧。

01不自重、不自畏的人,命最苦



高僧说:为人贵在自知,处世贵在自制。不自知不自制者,最是命苦福薄。 先说自重,所谓自重,其实就是指人的自知之明,是看一个人是否能够正确认知自我价值,敢于正面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它是一种崇高的品德,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人,自我省察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为息国的小国,此国虽小,但也尚有属于自己的一军事力量。然而不知何种原因,息国国主却奋然向春秋霸主郑国宣战,并放出豪言,要在数日内兼并郑国。

国内大臣至此纷纷劝说国君,从各方面向国君分析了敌我的差距,可奈何忠言逆耳。息国国君不顾众人劝说,依旧我行我素,最后贸然发动进攻,其结果自当是铩羽而归。而息国国君的冲动行为也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无法认清自我究竟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人可无才,唯自知不能缺乏。世人唯有正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酌情分析事态的优劣,才不会得意忘形,贻笑大方。

有道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倘若自视甚高,自命不凡,那么当遇到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危机时,就定然会为自己的狂妄付出惨痛的代价。 为人在世,一定不要高估自己。越是能力欠缺的人,越是喜欢借用旁门左道来抬高自己。

反观那些层次极高、学识丰富的圣贤,他们贵在自知,也胜在自知,做事量力而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种智慧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效仿。

再说自畏,就是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切记肆意妄为。 高僧对此也有所告诫: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世人唯有常怀敬畏之心,谨身持戒,严于律己,不造是非,方是负责任的表现。

不知自畏者,最可怕之处莫过于他们做人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为人处世不分轻重,行事随心所欲。

这不仅会让自己闹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还会折损自己身上的福报。所以说自畏,难立足说得就是这么个道理。

说到自畏,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在这一方面最有说话权。

曾国藩一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的从政理念不无关系。

他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他认为人不仅要对世间万物心存敬畏,更应该对自己心存敬畏。有自畏之心,能驱邪扶正,有道是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

唯有懂得自我敬畏,以谨慎态度处世,不为世俗沉浮妄念所扰,恪守心灵的淡定,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独善其身,规避一切因无畏而生的祸患。

人没有自知之明和敬畏之心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很容易在人生路途中遭遇迷茫,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自知自畏的意识。不自量力,不知敬畏的人,就是在消损自己身上的福气。坚守自己的自知之明和自畏之心,方能离苦得乐,福报长存。

02不自满、不自以为是的人,最有福




《尚书·大禹谟》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越是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处。 高僧说道:世人当谨记厚德载物,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来承载福报,福报才会源源不断。唯有心胸坦然,对众生都能一视同仁,心存敬重,才能在彼此互助互敬中广结善缘,广纳百福。

在如今这个讲究交际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太过自以为是,过于自负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大众所接纳的。

这类人行事做派的出发点永远都离不开自我,他们考虑问题十分片面,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自私自利,很容易忽略了别人的感受,轻蔑他人的存在。

即便自己有错,在面对别人好心谏言时,也不愿去虚心接受,盲目遵从自己的意愿。以这种原则处世,未来定会遭受现实的毒打。

人们常说: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是阻碍人们精进的最大天堑。

唯有觉悟浮世如潮人如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哲理,我们才能以谦逊为踏板,以无分别之心为助缘,逾越这道人生天堑。

总而言之,谦虚和无分别之心的人极具人格魅力。他们才疏学浅时,能够从容面对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才华横溢时,也能保持沉稳,不去炫耀自负。 同时,面对身边的一切缘分,他们不会存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总能够保持着开放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这样的人,福泽深厚,好运相随。

人的命道是苦是福,往往是三分天注定,七分人自作。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但是好命苦命的原因却大多如出一辙。

倘若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谨遵高僧的教诲,放下自我,摒弃自傲,秉承谦逊之心,即使身陷险境,也能否极泰来,转变为有福之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7cdded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