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读后感

2024-02-04 05:10: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目光》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目光



《目光》读后感

《目光》这本书是作者陶勇被患者砍伤后,讲述了从医20年以来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叩问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冷静思考人的生死……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认识到这样的陶勇:勤奋、自律、坚韧,从小体弱多病,母亲患有沙眼,因此他对医院很熟悉,高考志愿坚定不移的填写了北大医学部。学医的过程十分辛苦,他说他走的路没有那么容易,他要打的不是一场攻坚战,而是面对内心那点点滴滴的退缩和怀疑。正是有这样一颗强大的内心,他28岁在北大医学部博士毕业,35岁成为主治医师,37岁担任博士生导师,发表SCI论文79篇、中心核心期刊26篇。在工作中,他用医术和仁爱使很多患者重现光明。他坚持医学,不仅源于热爱,更是想给更多盲人以希望,让他们心怀期待地看到,还有人在为他们而努力。但却被久治不愈的眼疾患者,最后对世界失去希望找到他时已无耐心,丧心病狂地砍了他那做精密手术的双手。普通的人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都会一蹶不振,可是陶勇挺过来了。他说,既然决定活下来,那就迎接更激烈、更残酷的战斗。

《目光》这本书,读陶勇的故事,各种复杂的滋味交织在一起。他的医者仁心让人佩服;病人暴力伤医让人愤怒;飞来横祸使他再也不能上手术台而惋惜;灾难后他心性坚韧宽让人感动……有些人、些事可能让你内心积怨已久而不能释怀,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找到答案;如果感到人生迷茫,生活没有动力,你会从陶勇的经历中感受到






一束光,一束真善美的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7dc160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