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茶馆的散文随笔

2022-12-19 14:3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镇的茶馆的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茶馆,散文随笔,小镇

小镇的茶馆的散文随笔

在我的家乡在华中的中部,这里有许多的古镇,这些古镇的楼房多数是那种微式建筑,它弥漫着一种幽深、厚重的深沉之气。这里土地肥沃,山美水美,人更美,绿是她的一道独特风景,广袤的田野上点缀的村庄让人们感受着一种江南田园风光的魅力。

那些古镇历史悠久,是个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她是当地经济文化生活和行政中心。每个集镇都有她不同的乡土气息,人文风情,也是村民日常买卖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和采购物资的去处。古镇一般不是很大,横竖只几条街道,但有很多的店铺,你只需花上那么二、三十分钟的时间,便能将那几条主要的街道走个遍、看个遍。

赣江是这里的母亲江,她穿过丘陵地带的腹地,将整个的地域一分为二,形成了水东、水西二个人文景观不同的区域,使得这两个地域都有其自身的人文特色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的风习——隔日逢集赶圩。

遇到圩集,小镇就热闹了。她那沉寂的面纱自是被人山人海掀开,而让你感觉出这小镇的繁华与热闹来。

来赶集的人,都是十里八方的村民,他们一般会在集日的当天,早早地吃过早饭,然后将自家产的那些农副产品挑到集市去交易,以求卖得一个好价钱。只要是圩集日,这小镇的街道两旁,每个角落,随处可见那些摆放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人。而那些有固定店面的卖服装、家电、日杂用品、种子、开小吃餐饮等等的店铺同样一扫往日的清冷,引得人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要说,这圩集最为安静之处,应是那被时光冷落的老街,这里开有那种旧式的茶馆,是这小镇之中一处难得发现的清幽之处。在这,你才能感觉到小镇的那份安静,她曾经的沧桑和繁华,看到那种悠悠的远古气息,品味到那种清悠自在的生活,触摸到乡村人身上的质朴和憨实,听到你不曾知道的事,知晓你不曾了解的人文风情。

小镇的茶馆是那种老式的微式木板建筑,它纪录着岁月的久远,时代的变迁,透着一种厚重的人文风情。茶馆的大门都是那种3公分厚、20来公分宽的长形木板拼合的,大点的茶馆,那一排的门板有10几块之多。开店时,只需将那些门板按序卸掉,就形成了一个临街的小店。只是这样的店,它有些年头了,透着一种幽幽的岁月印记,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来这种茶馆喝茶的人一般是在逢集时最多,平时偶尔也有那么零散的几个人。这种茶馆光线深暗,临着老街石板街面,像极了鲁迅笔下的那种江南小镇的茶楼,只是少了孔乙己式这样的人物而已。茶馆里应茶的东西,不过是一些出自当地农家产的花生、茴香豆,还有一些手艺作坊制作的糕点等一些简单加工过的农产品。茶馆一般简陋,几张八仙方桌,一些长条凳,外加里间一间烧水的内房,就成了一个茶馆。开这种茶馆的人多数也是些上了年纪


的老妇人,只为打发时间,挣些小钱,而维持这茶馆的延续,或是享受着一种晚年生活里难得的热闹与乐趣。

光顾茶馆的大抵都是些上了五十岁的种田汉子。这些人由于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黝黑的皮肤带着古铜色,脸上的绉纹写满了岁月风霜的痕迹。他们衣着也较为素朴,是那种随遇而安的人。许是年龄和心态的缘故,现今的一些年轻人一般是不会去这种茶馆的,也融不了那种氛围。这些汉子一般是有约而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独自来的。来到这种茶馆坐定,茶馆的主人便会在你面前摆上一个大碗,在碗内点上些茶叶,然后问你需要什么茶点,再按你说的,称上一把炒熟带壳的花生或是熟豆、一些糕点放上,随之有人便从茶房的内间提着一把满身透着乌亮的'大茶壶给你加满开水,就迅速地离开了。这时,你就可开始一边喝茶一边与同桌的人聊天,待到碗中的茶水快见了底,只需那么吆喝一声“加水罗”!自然有人会提着茶壶赶紧过来再给你满上。

这种小镇的茶馆不像城里的那些什么茶楼、咖啡厅,它不需花费多少钱,一般一、二块钱的花销就可享用一个上午,你若再要加点应茶的东西或是要更换茶叶那就要再另外加钱了。

小镇的茶馆虽小,可它是个信息灵通的地方。在这,你可知晓国内外大事,清楚方圆十几公里哪村哪户发生了什么事。话题可以从任何一个节点开始,比如田间地头出现的一些病虫,怎么防治;比如邻村的王二爷家新近又娶了个俊俏的外地媳妇;然后聊到今年地里的收成,自己的孩子、孙子的出息,什么人家又添了孙子孙女,某某家的儿子不孝敬老人,某某过世了,某某村的干部因“吃集体的冤枉”被抓了等等。当然,偶尔遇到一些见解不同的意见时,老人们常常会为自己的观点而固执的争得面红耳赤,说些粗话,但这并影响他们往后的喝茶与交流,不几日后又会是一见如故,依旧沉浸在那种难得的谈天说地的相聚里。也许我们会感叹在当今传媒信息发达的时代,那些手机、电视、网络充斥的今天,各种信息实在是通畅的很,他们议论的谈论的不过是一些旧闻,或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芝麻谷子陈事。可对于这些整天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留守老汉子们来说,他们都已进入了暮年,自然需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而这样的交往,能排解他们心中某种孤单和那种单一的生活模式以及有限的乐趣。

其实,小镇茶馆的茶水是没什么茶艺可讲究的,茶叶的档次也低,一般是那种当地产的土制茶,那茶水还略带点苦涩味。小镇的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这种茶叶。记得我在乡村工作时,第一次上这种小茶馆去喝茶,很让我有些不适应,总有种抹不开面子的感觉。可当我喝着茶,听着那些老人家们谈天论道,我就有了一种醒悟,一种自愧。他们的谈吐与心胸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人活一世,树长一春”。这种简单而又易懂的人生哲理,让我明白了怎样才是一个知足于当下生活的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

我的老家不兴喝茶,家中给客人斟茶用的是那种大瓷茶壶,但多数情形下这种瓷壶是难得用上的。因为田间地头的那种忙碌,让这种纯喝茶的习惯在乡村没了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967fc9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