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二:唐诗分期

2022-07-20 01: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资料二:唐诗分期》,欢迎阅读!
分期,唐诗,资料

参考资料二:



以时而论,则有……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方许具一只眼。

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入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概耳。

大历之诗,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晚唐之下者,亦堕野孤外道鬼窟中。(严羽《沧浪诗话》



予选诗以老杜为主。老杜同时人皆盛唐之作,亦取之。中唐则大历以后、元和以前,亦多取之。晚唐诗人,贾岛开一别派,姚合继之,沿而下亦非无作者,亦不容不取之。(方回《瀛奎律髓》卷一○)



自武德至天宝末六十五人,为唐初、盛唐诗。……自天宝至元和间四十八人,为中唐诗。……自元和至唐末四十九人,为晚唐诗。(杨士弘《唐音》卷首)



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详而分之: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帏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文章宿老,沈、宋之新声,苏、张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澹,刘随州之闲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高棅《唐诗品汇·总序》



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间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则不以世次拘之。(高棅《唐诗品汇·凡例》





1


唐律由初而盛,由盛而中,由中而晚,时代声调,故自必不可同。然亦有初而逗盛,盛而逗中,中而逗晚者,何则?逗者,变之渐也,非逗,故无由变。如诗之有变风、变雅,便是《离骚》远祖。子美七言律之有拗体,其犹变风、变雅乎? 唐律之由盛而中,极是盛衰之介。然王维、钱起,实相唱酬,子美全集,半是大历以后,其间逗漏,实有可言。……至于大历十才子,其间岂无盛唐之句?盖声气犹未相隔也。学者固当严于格调,然必谓盛唐人无一语落中,中唐人无一语入盛,则亦固哉其言诗矣。(王世懋《艺圃撷余》



文章关于世运,而有盛必有衰,乃风气使然,非人力所能勉强也。如梁陈之绮丽已极,势必变为魏、陈之纯朴,一扫浮华。自有开元、天宝之盛,又不得不变为大历以后之卑弱。然李、杜集中不无累句、俗句,钱、刘所作岂乏杰制宏篇?自高季迪倡为初、盛、中、晚之分,而学者执为定论,无乃谬乎?(叶羲昂《唐诗直解·诗法》



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唐有诗也,不必《选》体也。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钱、刘,下迨元、白、卢、郑,各自有诗也,不必李、杜也。赵宋亦然。(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二一《与丘长孺》



世之论唐诗者,必曰初盛中晚,老师竖儒,递相传述。揆厥所由, 盖创于宋季之严仪(卿) , 而成于国初之高棅, 承伪踵谬, 三百年于此矣。夫所谓初盛中晚者,论其世也,论其人也?以人论世,张燕公、曲江,世所称初唐宗匠也。燕公自岳州以后,诗章凄惋,似得江山之助,则燕公亦初亦盛。曲江自荆州已后,同调讽咏,尤多暮年之作,则曲江亦初亦盛。以燕公系初唐也,溯岳阳唱和之作,孟浩然应亦盛亦初。以王右丞系盛唐也,酬春夜竹亭之赠,同左掖梨花之咏, 钱起、 皇甫冉应亦中亦盛。一人之身,更历二时,将诗以人次耶,抑人以时降耶?世之荐樽盛唐,开元、天宝而已。自时厥后,皆自郐无讥者也。诚如是, 则苏、李、枚乘之后,不应复有建安,有黄初;正始之后,不应复有太康,有元嘉;开元、天宝以往,斯世无烟云风月,而斯人无性情,同归于墨穴木偶而后可也。(钱谦益《唐诗英华序》



夫初盛中晚者,以言乎世代之先后可耳。岂可以此定诗人之高下哉!且如天地间树声泉响,鸟语虫吟,凡有耳者闻之,未有不欣然以喜,或悄然以悲者。朝闻亦然,暮闻亦然,一岁闻之至岁岁闻之亦然。彼泉树虫鸟之音,岂尝有初盛中晚哉?至于疾雷震霆,则掩耳而思避,鴞啼鸦噪,则抨弓而思弹,苟意所不许,因亦不问其为初盛中晚也。仆尝极服袁石公之论曰:文章之气,一代薄一代;而文章之妙,一代盛一代。故古有不尽之情,今无不写之景。其盛处正其薄处也,然安得因其薄而掩其妙哉!故仆以为初盛中晚之分,犹之乎春夏秋冬之序也。序之中,各有良辰美景,亦各有风雨炎凝,欢赏恒于斯,怨咨恒于斯,不得谓夏劣于春,冬劣于秋也。况冬后又复为春,安得谓明春遂劣于今冬耶?总之,世俗小儒,鹜外好高,胸中眼底,实未得其最下者,而哆口辄取法乎最上。以中晚为未足,乃



2


进而初盛;初盛犹未足,乃进而六朝;六朝又未足,乃进而秦汉。等而上之,其势不进于盘古不止。而盘古以前,相传如龙汉蜺高之属,又岂无更高于盘古者,则何不直求之混沌之初,未有天地之初乎?此真可为仰天捧腹大笑绝倒者也。周星《唐诗快》自序)



尝试论之,梁陈至隋是为律祖,至唐而有四等:由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开元初为初唐,由开元至代宗大历初为盛唐,由大历至宪宗元和末为中唐,自文宗开成初至五季为晚唐。然盛唐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诗亦有一二可入盛唐者,当论其大概耳。(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唐人之诗,昔无初盛中晚之目,虞山钱宗伯谓余不必用分。及观诸家之作,自神龙、开、宝之后,风气渐薄,实有升降盛衰之变。其说似不可易,故仍其旧。(俞南史《唐诗正凡例》



宋元论唐诗,不甚分初盛中晚。故《三体》《鼓吹》等集,率详中晚而略初盛,览之愦愦。杨仲弘《唐音》始稍区别,有正音,有余响,然犹未畅其说,间有舛谬。迨高廷礼《品汇》出,而所谓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皆井然矣。独七言古诗以李太白为正宗,杜子美为大家,王摩诘、高达夫、李东川为名家,则非。是三家者,皆当为正宗,李、杜均之为大家,岑嘉州而下为名家,则确然不可易也。(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一)

论诗者谓初盛中晚之目,始于严沧浪而成于高廷礼,承讹踵謬,三百年于茲,则大不然。夫初盛中晚之诗具在,格调声响,千万人亦见,胡可溷也?又谓燕公、曲江亦初亦盛,孟浩然、王维亦盛亦初,钱起、皇甫冉亦中亦盛,如此论人论世,谁不知之?夫所谓初盛中晚者,亦不过谓其篇什格调中同者十八,不同者十二,大概言之而已,非真有鸿沟之画,改元之号也。学者谓有初盛中晚之分,而过为低昂焉,不可也。如谓无低昂而并无初盛中晚之名焉,可乎哉?(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编)



或问唐诗何以分初盛中晚之说?曰:初唐自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岁至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岁,凡九十五年。盛唐自玄宗开元元年癸丑岁至代宗永泰元年乙巳岁,五十三年。中唐自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岁至文宗大和九年乙卯岁,凡七十年。晚唐自文宗开成元年丙辰岁至哀帝天祐三年丙寅岁,凡七十一年。溯自高祖武德戊寅至哀帝末年丙寅,总计二百八十九年,分为四唐。然诗格虽随气运变迁,其间转移之,亦非可以年岁限定。况有一人而经历数朝,今虽分别年岁,究不能分一人之诗以隶于每年之下。甚之以讹传讹,或一诗而分载数人,或异时而互为牵引,则四唐之强分疆界,毋亦刻舟求剑之说邪?然初盛中晚之年之分起讫,初学又不可不识之。春荣《葚原诗说》卷三)



思考题:

1. 学界关于唐诗的分期有几种说法?你比较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 2. 你认为杜甫应该归属在盛唐还是中唐时期?依据是什么?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a91ba40722192e4436f6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