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会学

2022-05-04 01: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媒介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媒介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流动: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更精确地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变化。

2.有机团结:社会基于劳动分工而形成了功能分化和相互依赖的整体。保障有机团结的法律是恢复性的。

3.社会控制:是指一切以维持社会整合为目的,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及观念加以约束、引导和管理的制度或手段。

4.越轨: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一切偏离或违反了特定规范的行动。

普通越轨:违反了一般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特殊越轨:犯罪。 二、社会分层的原因(如何看待社会分层现象?) 1、功能论

社会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是社会的正常运转必要的。有些工作比其它工作更为重要,因此这些工作要求最有资格、最优秀的人来担任,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用财富、权力、声望等吸引那些最有能力的人去从事最关键的工作。在报酬上对这些人予以倾斜,整个社会因此而获益。 2、冲突论

不平等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剥削的结果。强势群体拥有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决定着哪些人将占据哪个职位以及谁将得到什么报酬。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能够保持其权力主要是因为既有社会制度反映了他们的利益。

统治阶级更希望维持现状,而不是鼓励变迁,减少不平等。而被压迫阶级受到意识形态的蒙蔽,看不到社会的不公正,只要统治阶级仍然统治着,被统治阶级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报酬。 “幸福的奴隶”

米德:人的自我如何形成(论述)

1.自我的内在结构: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通过个体对他人态度的反应体现出来;“客我”是指他人眼中的我。他人的态度构成了有组织的“客我”,然后个体作为一个“主我”对之所出反应。

2. “主我”与“客我”间的交流就仿佛是正在人际传播的双方一样,可以进行持续不断的互动。这样,自我便通过交流逐渐成型。 主我——有意义的象征符——客我

库利:他的思想:传播如何形成社会?

1.个体会调试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想象中他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

2. 人和人互动,会形成“首属群体” (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伙)和“次属群体”(学校、职业群体、社团、政府机构 等) 3.社会正是这无数个互动的结果,并因此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传播建构了社会,并能使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有机整体。 伊尼斯(媒介鼻祖)关于媒介偏向的理论 1.传播媒介的偏向性

任何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性(易于长久保存但难以远距离运送)或空间偏向性(易于远距离运送却长久保存性差。偏向时间的媒介:口语、羊皮纸、粘土、石头 (我们中国古代的一些媒介:刻石、金器)。与传统社会联系在一起,强调习俗、延续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注重历史的、神圣的、道德的事物。 偏向空间的媒介:纸莎草、纸张。注重科技知识的发展,等级性不明显

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从而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

偏向空间的媒介有助于远距离管理以及远距离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的扩张,从而形成


中央集权但等级性不强的社会体制

他认为中国总是存在改朝换代的问题与中国大量使用纸张这种倚重空间而不是时间的媒介有关。他指出,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面临着传播过于偏向空间的问题,因此给西方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他是技术悲观主义者 伊尼斯的视角确实独到,他从媒介的角度来重书人类历史应当说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但是与政治、宗教、经济与社会一样,媒介只是推动历史发展动力中的一个因素,完全用媒介来解释文明发展中的一切,包括其经济、军事、政治、宗教、社会与文化的各个方面,牵强附会当然不可避免。

法兰克福:大众文化的标准化个性化(了解)

艺术应该是独特的、风格化的,而标准化、雷同性会导致真正艺术性的丧失。处处的标准化与无风格化的确使得文化工业的产品和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业产品没有太大的区别与标准化直接相关的就是伪个性化。 要消费者掏钱去购买文化产品,文化产品还必须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样子来。文化工业的伪个性化是对其标准化的掩盖,是处于商业目的对大众的欺骗。如果说标准化是“里”,那么伪个性化就是“表”

人的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 真实需求:“人生中必须绝对满足的必不可少的需求——穿着、住房、文化上的营养 虚假需求: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不是必要的,而且真实需求并非完全出自个体的真实需求和自由选择。豪华别墅、名牌汽车„„虚假需求的来源:社会制造出虚假需求并强加给人们。媒体以及广告是制造虚假需求的重要手段。 “拜物主义” 所谓拜物主义:商品生产的原则把一切都变成了物,人们看不到商品背后凝结的自己的劳动,而去卑躬屈膝地崇拜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物以及物的交换价值 “娱乐至死”的过程 细节

电视必定缺乏思想性,而只能迎合娱乐性。 因此,电视是纯粹的娱乐工具,所以它对于人类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提供纯粹的娱乐节目。

②电视最糟糕的用途是它企图涉足严肃的话题———新闻、政治、科学教育、商业、宗教———然后给它们换上娱乐的包装。

首先,电视节目的构成形式导致新闻报道丧失了严肃性。

其次,电视“看”的特征导致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在很大程度是来源于主持人或记者的表演。简单地说,电视为新闻的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这里的“可信度”指的并不是讲述者曾经发表过的言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它只是报道者所——出来的真诚、真实或吸引力 第三,商业广告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影响。

③如果强行将娱乐的电视用于严肃的事务,就会走向反面。 我们会在娱乐毁灭。 娱乐已经成了一片罪恶的汪洋大海,而我们却身处其中自得其乐,其结果是我们因娱乐而死。 传播学几大学派:经验实证主义学派 批判传播学派(又分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和政治经济传播学派) 媒介技术主义学派(又叫媒介环境学派) 芝加哥学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aa50d101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