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2022-07-26 13:1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锦瑟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欢迎阅读!
锦瑟,教学设计,记录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生平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了解诗歌中涉及的典故。背诵《锦瑟》一诗。

2、学会通过典故把握诗歌主题,体悟李商隐诗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诗无达诂”的鉴赏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鉴赏《锦瑟》一诗,理解诗歌典故,感悟诗中的感情(重点) 2、把握李商隐无题诗主题的多义性(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名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2、简介诗人

《唐才子传》中载: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

西昆派: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为代表。艺术上大多师法李商隐,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因为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得名,故后人将这一流派称作西昆派。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骈文,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情真意切,绵邈曲折;李商隐的散文,峭直刚劲,独出机杼,锐不可当,驳尽世俗定见,直抒胸臆;李商隐的工本章奏(骈文)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牛党”是指以牛僧孺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指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双方结怨甚深,一旦大权在握,就排挤打击对方。

李商隐19岁因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令狐楚是骈体文的专家,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25岁因令狐綯奖誉进士及第。年底令狐楚病逝,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

不久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第二年年初,26岁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 同年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

27岁,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29岁时宰相李德裕全权处理朝政。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离职回家守孝三年。30岁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病故。



1




32岁李商隐结束了守孝,10月重新回到秘书省。

33岁,三月武宗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牛党得势,错过了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

之后一直在各地幕府供职。37岁时令狐绹升任宰相。38岁李商隐的妻子王氏病逝。46岁李商隐忧郁而死 二、初读感知 1、齐读 2、解题

《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唐赵磷《因话录》记述:“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筝之名自此始。 瑟具弦五十,弦多而音繁,音繁而绪乱.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3、找出诗眼

①找出流露诗人情感的字词。无端、思华年、迷、春心、泪、惘然 ②哪个字词表明主要内容?内容之眼:思华年; ③哪个字词表明诗人情感?情感之眼:惘然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用通俗语言阐述首尾两联主要内容。

②此情指什么?颈联和颔联流露诗人怎样情感? 迷惘、哀怨、伤感、无奈(如云烟虚无缥缈)

锦瑟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它的繁音促节勾起了我对美丽青春的回忆,回想这一生,有过迷惘和哀怨,也有过伤感和无奈,这些凄迷缥缈的情感哪是等到追忆时才有?当年就已让我感到不胜怅惘了。 三、深入赏析

清朝王士禛说:一篇《锦瑟》解人难。 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写: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现代叶嘉莹:千年沧海遗珠泪,未许人笺锦瑟诗。 1、难解是原因是什么?大量用典是锦瑟的一大特点。 2、解读典故

典故一: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评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欣自得好像自己真是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竟然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却又惊惶不定地发现,原来我还是庄周呀。庄周弄糊涂了,他不知道在梦中是庄周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庄子的本意在说明一个如梦似幻、物我混同的境界。

①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

如梦似幻、无我混同、人生如梦、快乐适志、超然世外 典故二:望帝啼鹃



2




《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

②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

为美好事物消逝而伤感、感叹时局、坚守理想、感情真挚、期待来世、背负骂

典故三:鲛人泣珠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太平御览》“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 《文选》“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

新唐书•狄仁杰传》载:(狄仁杰 )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③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 感恩、怀才不遇 典故四:暖玉生烟 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相传宝玉埋在地下,晴天时会出现烟云,远看分明,近看却无,只有识玉的人才会找到玉石所在。 中唐诗人戴叙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④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

怀才求仕、清明之愿、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诗歌追求主旨含蓄深婉。 典故四:紫玉成烟 干宝《搜神记》“吴王夫差小女紫玉悦童子韩重,欲嫁之,不得,气结而死。重游学归知之,往吊于墓侧,玉形见,赠重明珠,因延颈而作歌。重欲拥之,如烟而散。 “紫玉成烟”后来成了典故,一般指少女去世。 ⑤用这个典故可以表达何种思想情感? 悼念爱妻、理想缥缈虚幻 四、探究诗歌主旨 董仲舒:“诗无达诂。《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左氏引《诗》,皆非《诗》人之旨”

《锦瑟》歧见丛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怀人说(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咏瑟说 音乐说、诗序说、感时叹世说

1、你倾向于哪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 2、介绍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①悼亡说 《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3




这是悼妻子王氏的诗,朱彝尊说:“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首联写,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颔联,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物化;颈联, ‘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尾联,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怅惘,意其人必然婉然多病,故云然也。 ②令狐青衣说

宋刘攽《贡父诗话》云:《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也。 有人猜测,当年令狐绹府中有个叫锦瑟的侍妾,擅长歌舞音律,义山于是以她的名字作诗,写内心婉曲复杂的情愫,这便是“令狐青衣说”。咏“青衣”(艳情)说乃小说家言。 ③咏瑟说 曰:“义山《锦瑟》诗云……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解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适也;‘望帝…’,怨也;‘沧海……’,清也;‘蓝田……’,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黄朝英《缃素杂记》(适意、悲怨、清旷、平和) 音乐

首联写素女具五十弦瑟而弹,“一弦一柱思华年”犹《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只是白诗是琵琶女借弦诉身世,李诗是弦乐勾起听者思华年。颔联颈联用四组意象来描绘乐曲:先是令人茫然自失,如庄生梦蝶;接着,曲调变为杜鹃的令人感伤的鸣叫;然后是柔宛凄清,仿佛鲛人的珠泪滴落在月夜的海上;最后,乐曲在良玉生烟般的飘渺意境中结束。尾联写曲终怅惘若失,犹《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自伤身世说

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首联写见此五十弦之锦瑟,闻其弦弦所发之悲音,不禁怅然而忆己之华年往事。 ‘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为可悲也。 ⑥矛盾说

《锦瑟》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鹊”是幻想出世和坚守入世之矛盾的形象化;“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沧海遗珠之痛苦和玉暖生烟之渴盼的矛盾的形象化。而最后一联则反映了诗人期望被理解和不为世人原谅的矛盾。 ⑦诗歌序言说

《锦瑟》作于李商隐晚年,但在《李义山诗集》中却是排在篇首。《锦瑟》就是诗集的序言,李商隐借以阐明他的诗歌创作理念。首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华年虽逝,篇什犹留,毕世心力,平生欢戚,开卷历历。三四句,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藏,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兴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杜鹃,均词出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文隐旨,故曰‘迷’。五六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中唐诗人戴叙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七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乃与首二句呼应作结。 五、课堂演练 1、提供材料



4




李商隐曾屡次写诗寄赠令狐陶,其中一些篇什,或近迹陈情告哀,或希求汲引推荐,有的甚至可以说“词卑志苦”,但令狐陶始终没有放弃对李商隐的打击。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13年的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诗一首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南海外有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盆以与主人”

望帝“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 2、尝试从“上书令狐说”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锦瑟“绘文如锦”,喻有“文采” “五十弦”的瑟是三皇五帝政治开明时代之制,当世只用二十五弦的瑟。诗人以五十弦的有“文采”的“锦瑟” 自喻才高志远德美却难为世用。“无端” 怨好端端的五十弦锦瑟怎么不用,却用二十五弦的?也怨自己为何是五十弦的锦瑟呀,如果裂成两半,不就可以为世所用了吗? 想想年轻的自己曾经在纷繁诡谲的仕途中如庄生一样迷失了自我, 背负着“德薄无行”的骂名,但我仍像望帝一样即使化为杜鹃也要继续守望自己的理想。企盼你终有一日能察悟我如鲛人思感恩的一片诚心。诗人又以沧海遗珠和蓝田美玉自比:明月之珠和蓝田之玉虽被埋没,但它们的光影宝气总是掩盖不住的。我多么希望将来有人能“追忆”我的这一份赤子之心,可是当世的人们都不理解。 六、总结 1《锦瑟》,是李商隐一生的流光碎影,包罗了太多的感慨。那时,他站在人生最后的峰顶,回望生命中历历过往的幽谷沟壑,心底潮水般涌起的是一场浩大的交响曲。其中有琴瑟之欢、曲解之冤、沉沦之悲、清明之愿。盛年已逝,人生就要谢幕。他知道,唯有此时,回忆才有颂诗般的神圣和洁净,他用一种史诗般的激情,去吟诵他一生独有的篇章,为一生做绝美的收官。

我认为这首诗包含了多种复杂情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不能从单一角度解读,那是对诗歌的肢解,更是对诗人完整人生的肢解。 2、齐读 七、作业

有人说《无题》是爱情诗,也有人说是政治抒情诗,请你写一段赏析。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宋华阳发生过恋情。



5




公开课评课记录之黄财武《锦瑟》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律诗,主题隐晦多义,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锦瑟》不易讲解,这是事实,但不易讲解绝不等于不能讲解,那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必要把主题定位。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主题的定位也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不能

李商隐一曲《锦瑟》以其神秘之美倾倒了多少读者,问时也难倒多少专家和学者。正如金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所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一首《锦瑟》,历来笺注无数;一直到了当代,黄裳、张中行和王蒙这样的学人、作家仍对之一而再、再而三地猜测、解读。这是因为,短短的一首《锦瑟》,其颔、颈两联,择取的意象、表达的情感朦胧而凄美,很难得到鉴赏层面的唯一正解。"诗无达诂"也就是说,由于多解而无定解。

在教《锦瑟》的时候,究竟是尽可能地告诉学生教师所知道的资料,教师个人的喜好,教师所掌握的各种各样的读法和赏析视角,还是,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们呢?

显然黄财武老师选择了后者。语文课中,教师的“多”和“满”是必须的,但教师的“多”和“满”如何体现则是颇具艺术性的。在本课中,教师选择了一种“节约”的上法,隐藏了作为教师的“教师”所知道的那些文章和资料,而只给出了一个“留白”的问题——请学生们从诗句个别字词出发,解读诗歌可能包含的情感。

因为这个问题简单,所以学生们在回答时都有话可说,甚至有学生背诵纳南性德诗句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又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先作了一个



6




示范性的解读,告诉学生们从文本出发,又不一定局限于文本,可以谈谈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学生们所呈现的鉴赏视阈还是很宽广的。当然黄财武老师没有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乱说,教师还是做好了掌舵人的角色的。

在这些精彩的回答面前,教师有时候会即兴作一些生发和点拨,这教师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材料准备和积累结果。

而课的最后,教师对本首诗读法的总结,正好是之前学生们的解读过程的理性升华。元好问诗云“鸳鸯绣出从教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这节课的教授过程则使教师意识到,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舍得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让渡给学生,在这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具体方法。“金针度人”,才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

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d3aba3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