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2022-10-02 08: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欢迎阅读!
百首,唐诗,报告,读书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无数优秀的诗歌作品涌现出来,是唐诗仍然是这些作品中一个璀璨的明星。从众多唐诗中在筛选出的《唐诗三百首》不可不谓诗中之诗了。感谢老师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唐诗的机会,借此机会,就让我来略微阐述下我对唐诗的见解。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唐诗的发展也与唐帝国的兴衰息息相关。

我将其分为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唐以初唐四杰为代表开启了唐诗的辉煌历史。盛唐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其中以李白最甚,而盛唐在历史中一闪而过,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中唐,杜甫出现了。到了晚唐,小李杜作为最有影响力的诗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唐诗的代表人物,我们不得不说说李白。

我们知道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王朝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滋长着各种社会危机的时代。诗人对人生、对理想充满信心,希望趁势而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召入京,唐玄宗对他优待有加,命之待诏翰林。他过着“王侯七贵同杯酒”“著书独在金銮殿”的世人羡慕的生活,可谓是春风得意,豪情满怀。诗人浪漫地认为自己就此可以像管仲、姜尚、诸葛亮等古人一样辅佐圣明君主,实现“为王师、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诗人心中充满自信、自豪、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久,诗人渐渐地发现,唐玄宗并非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玄宗对他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借以装点太平”,并没有给李白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这使诗人很失望。诗人由于理想遇错,产生怨愤情绪,他经常借酒消愁,有时还借酒装疯拒不奉召。这自然招来了群小的馋谤。天宝三年,唐玄宗也以李白“非廊庙器”将他优诏罢遣。这是李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失败,诗人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于是诗人希望借游历山水以派遣郁闷的情怀。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看,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将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推到绚丽无比的高峰。严羽评李白《将进酒》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既是,此其所长。”这虽是一首诗的评语,却可以看作是对李白诗的抒情特点的准确概括。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

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独特的想象方式,即诗人往往“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

但他不易企及的地方还在于他往往能够美妙地把神话、幻想和夸张等这些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结合着运用。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和《将进酒》。他在《蜀道难》中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


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而在《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则重点品位感情上大起大落,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开头四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诗歌形象感情色彩强烈。意象超越现实,善于通过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并借助梦境、幻境的描写创造出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风格雄奇飘逸,语言清新自然。充分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人力。

说完浪漫主义,就不得不提以为现实主义巨匠——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诗绘制图画暴露现实、批判现实,其图示化的手法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这仅仅是杜甫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杜诗善于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他的创作风格结合起来。杜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多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通过“我”的眼睛和嘴把事情讲明白,或者通过“我”来记叙他人的言行。通过“记言”的方式,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批判都通过虚构的事件讲述出来。在杜诗里,或“我”亲见亲历,或幻化成“客”和“过者”在暗处听别人讲,这种创作方法不仅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而且也更容易使人相信所说是“真实”的,达到现实主义批判的目的。

由于杜甫在诗中多使用“我”,这就容易让人把他的诗误解成完全是杜甫本人的年谱。但是,我们不能根据这些诗中的“我”来解读杜甫。杜诗中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究竟是那一道朱门、哪个冻死骨?显然,我们不能从诗中完全了解真实的杜甫,也不能从诗中得知他描写是哪一件具体史实,而只能把他的诗看成是个人经验和创作风格结合的产物。杜甫以“我”叙事,实际上就是把作家的个人现实同作品所虚构的“现实”统一起来,使得个人的现实环境被极端凸显,通过展示“我”所面对的广阔现实,又从中看出普遍性,给人更强的真实感。

唐诗种类繁杂,数目繁多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但唐诗绝对是现代人繁忙的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慰藉,一种文化的寄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e623b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