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古韵长存

2022-10-22 10:1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古诗古韵长存》,欢迎阅读!
古韵,长存,古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古诗古韵长存

作者:王晓娟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21

要:诗词大会的热播无疑又一次燃起了全民的诗意。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而教学中对诗歌的肢解使得诗歌毫无韵味,诗意荡然无存。那么,怎样才能保留古诗的韵味,让学生在掌握诗歌品鉴方法的同时读懂诗歌,爱上诗歌?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同时感知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诗歌;韵味;多媒体;多感官感知

古代社会由于离现代生活较远,其人物思想、风土人情很难让学生理解,而以古代社会生活为创作内容的诗歌就成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懂诗歌,又不能肆意肢解,让诗歌毫无韵味,诗意荡然无存。

多媒体是利用高科技的手段,调动学生视听感受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诗歌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歌缺少亲切感,隔膜感重,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热情,多媒体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情感是人们潜藏在内心的幽情,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可以形成共鸣,而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学生带入诗人所创造的或哀怨,或悲壮,或凄迷的艺术境界中去,形成情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提高鉴赏诗歌水平的目的。

诚然,在诗歌教学中,多媒体有着传统手写式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优势。但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可能干扰人们对于诗歌本身韵味的持续关注。多媒体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合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避免本末倒置,进而避免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保有诗歌的简约之韵和诗意之美,让那些意境深远的诗歌既不失朦胧感,又古韵长存。下面我就以《雨霖铃》为例谈谈在诗歌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保留诗歌本身的韵味。 《雨霖铃》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烟雨凄迷中柳永和自己在汴京的一位红颜知己就要分别,前途的渺茫、将别的苦楚以及旅途的艰辛都浓缩在短短的诗行中。所以本词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切实体会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应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伤感。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体味词人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呢?在这里,我们必须选定一个触动学生的媒介,而和诗歌具有同等朦胧意蕴的音乐则是上乘之选。开课伊始,可以选取契合诗歌内容和情感的乐曲,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曾经的分别场景,让学生的幽情浮出心头,未读其词先感其情,入境后再言词。《雨霖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凄楚,哀婉的,所以在介绍词人生平时可选用中国民乐中的古筝、箫或琵琶作为背景音乐,例如,我选用的古筝名曲《送别》一开始就让学生沉浸到久违的古风遗韵之中,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词人的心境。接下来,一般的教学程序是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读原诗,而在这首词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一改配乐朗读的套路为听歌然后结合歌曲营造的意境让学生自己朗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f52a1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