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100字

2022-12-08 12:0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100字》,欢迎阅读!
端午节,由来,100

端午节的由来100

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大家知道吗下面是我们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由来1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由来100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是中国的端午节,原为古代先民选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由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杀,后来又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

一般而言,端午节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时尚,将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源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最终形成了今天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永遇乐·端午》 宋·晁补之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端午节彩绳什么时候摘下来

民间的说法是端午节后第一场雨,便可以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但希望大众不要随地乱扔,最好抛到僻静处的雨水中,以免影响环境、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又有一说如果小孩还没满一岁,就只系红色的彩线。端午节除了带五彩绳的习俗外,还有挂小辣椒、老虎鞋,孩子头上写上王字,这样孩子不闹,也是为了驱除灾害、瘟疫,保佑孩子平安健康长大。 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开头、初始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说:“仲夏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133e6d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