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帮电子版“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2022-08-01 11:0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材帮电子版“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欢迎阅读!
教材,电子版

教材帮电子版“教教材”与“用教材教”

教材帮电子版 教教材用教材教

新课标出台后,语文教材在编选意图上更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学鉴赏水平的培养,主张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增加阅读容量。这些变化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却让不少孜孜不倦于传统教法的语文教师一下子慌了手脚,乱了方寸。现实问题摆在那里:如此众多的如何取舍,捉襟见肘的教学课时如何安排?以不变应万变看来是不行了,一篇课文动辄三四堂乃至五六堂课的挥霍显然不合时宜。怎么办?其实,若干年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早已为大家指点过迷津,语文教材只是些例子,这句语文界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一经参透,是可以让人豁然开朗的。

对待教材,语文教师往往会走两个极端。或者奉教材为圣灵毕恭毕敬,务求讲深讲透;或者弃教材如敝屣,自立门户,心裁别出,以极大的心力物力去追求个性化的教学。前者可称其为教材本位近些年来已成众矢之的;后者则是教师的个人本位,貌似前卫,但语文涉及面太广,凭一己之力难免缺乏系统,科学性更是难以保证。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撰的教材之严谨之权威是不容质疑的。教材本位主义,原非教材之错,错在神化教材的教师;众人一致认为教材容量增大,课时减少无法完成,所以,要用教材,用好教材,使教材成为的载体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媒介,才是语文该有的正确态度。 语文课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综合体,可能包含着教学目标的各方面内容。怎样避免语文教学的繁、难、偏、怪?怎样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系统?是把每一个具体文本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端给学生吗?不是!要目的单一,大胆取舍,一课一得,得得相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来确定一堂


课的教学重点。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味把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作品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以教师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其次,我们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来确定每一课的教学重点。第一是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小说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诗歌侧重于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侧重于语言的体味……第二是具体到某一篇文本,它自身的显著特点。

同一种文体的教学重点也因文而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就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我的叔叔于勒》应重点赏析菲力普夫妇这对人物形象,通过他们对待于勒叔叔的态度的变化来表现主旨。而他们对待于勒叔叔的态度像一幕幕丑剧,在他们自身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表演中,我们似乎看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炎凉。真正理解了这对人物的现实意义,这篇文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总之,语文课堂的设计不能太庞杂,不能什么都想讲,不要想着自己的解读就是唯一标尺,应想到有舍才有得,要拿得起还要放得开,应重点突出一课一得,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32e995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