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

2022-07-10 16: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陶渊明,园田,其三,赏析,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晨兴理荒秽]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荷锄] 扛着锄头。荷:扛着。[草木] 草木丛生。[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归园田居(其三)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归园田居(其三)写作背景: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归园田居(其三)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浔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 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六十岁左右去世,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征士。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陽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 ;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5257c1844769eae109ed4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