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观后感(俄国、美国)

2023-03-11 09:0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国崛起之观后感(俄国、美国)》,欢迎阅读!
俄国,观后感,美国,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的观后感

在发展哲学课上,看了两集《大国崛起》感触很多,变革、发展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无论是什么样性质的国家,展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

这次主要看了俄国和美国的崛起,现在我就俄国为例谈谈我的感受。俄国的崛起,之所以不说是苏联或俄罗斯的崛起,而说俄国,是因为我觉得那个国家真正走上强国之路是从农奴制改革开始的。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那之后,俄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改革后,俄国的封建势力依旧强大,这也就造成俄国社会的不稳定,资本主义的道路也是风雨飘摇。于是,在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以列宁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因为内战、自然灾害等一些因素,当时苏联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此,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并且引进了一些外资,促使苏联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无疑这种体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它是列宁针对当时苏联实际情况下,带领苏联走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列宁去世,斯大林上任,苏联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至此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得到了非常巨大的进步,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大国。但是,弊端也伴随着这些成就“孕育而生”,官僚主义,个人崇拜,重工业比例过高,文化封锁,对农民过于伤害等问题,也让苏联的经济文化


静止不前,高度的集权也是和现代社会的法制、民主相违背的。 在这里我不想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就一定是好的改革,而斯大林模式就是不对的。我认为一个国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所需要的政策都是不同的,一个能发展的好的国家,必须需要领导者审时度势,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和外在的大坏境来制定本国发展的政策,当然这些政策也要随着坏境的变化而调整、创新,这样一个国家才能永续发展。就像斯大林模式一样,在初期它是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的,是在二战结束后它的弊端日益显现,苏联几任领导人就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虽然没有墨守成规,但是还是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最后戈尔巴乔夫想仿照资本主义国家,引入多党制,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苏联解体。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美国,那个世界第一大国,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我觉得美国为了更好地发展,不断的创新。最成功的就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借鉴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改变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用国家的力量适当去调整市场,促进市场有序发展。美国成功运用了苏联模式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使自己走出了经济危机,走向了经济繁荣。

看了这两个国家的崛起,让我想到了我们自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如何发展?毫无疑问要发展经济,但现在的我们的GDP是靠出卖资源、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污染坏境而得到的。现在的中国只是“世界工厂”,我们必须要依靠知识、技术、制度创新走出一条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770648c850ad02de8041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