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元节

2024-01-14 23: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是中元节》,欢迎阅读!
中元节,什么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 水三宫神祗。据说天宫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宫生日 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宫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 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 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 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 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 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济。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 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 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 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 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 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 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 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 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岀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 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 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 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

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 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习俗的首要内容。抗战 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 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己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 自然销声匿迹。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其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 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20105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的禁忌】 中元节禁忌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 野外会看


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中元节禁忌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 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中元节禁忌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中元节禁忌4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 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中元节禁忌5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 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中元节禁忌6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 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中元节禁忌7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 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中元节禁忌8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 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 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 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 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 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 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岀,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 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 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岀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 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 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 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 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剔除了迷信色彩,只保留形式,作为对祖先的 缅怀和纪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a19aff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