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内容

2022-05-15 22: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爱耳日,抄报,内容,全国

全国爱耳日手抄报内容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Hz)平均听在26dB以上,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dB以内者称重听,在70dB以上者为聋,临床上习惯统称为聋(deafness)

临床上应用的十多种抗菌素的毒性反响可损害听觉神经,它们是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紫霉素、春雷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医学上把这些抗菌素统称为“耳毒性抗菌素”。

预防孩子耳聋应从母孕时开始,孕妇应防止到过于杂乱的场所去,以免感染传染病毒性感冒、腮腺炎、脑炎等疾病,同时应尽量防止接触X射线。

情绪过于冲动、急、暴怒也是诱发突聋的重要因素,因为人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体内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会失去正常功能或发生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内耳听神经缺血缺氧而引发耳聋。 1998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

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3日为全国爱耳日。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耳聋的残疾人2057人。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就是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057万之多!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 万,老年性聋949万。


为此,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方案(xxxx),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如今第四届爱耳日即将到来,卫生部联合相关机构要求各省要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工作,及时将本地活动情况、感人事例、宣传报道材料、图片等收集,报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聋儿康复协调组;并将举行徒工多样的宣传活动。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常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33日是全国“爱耳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宣布,xx年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平安用耳,保护听力”。

据介绍,此次“爱耳日”活动将围绕“平安用耳、保护听力”主题,大力宣传非职业性噪声对听力安康的损害,提高全社会平安用耳,保护听力的意识;宣传普及平安用耳知识,教育社会公众养成平安用耳习惯,科学使用有音响功能的电子产品,防护各类娱乐性噪声;大力宣传有关噪声治理的政策、法规和知识,推动建立安康聆听环境。

据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研究说明,噪声是导致听


力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增多,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实定,一方面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非职业性噪声,特别是娱乐性噪声的重视;另一方面,希望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对娱乐场所及相关企业的噪声执法检查,创立平安的听力环境。

据悉,此次活动期间,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将联合在京举办全国“爱耳日”公益音乐会。同时,各地也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受世卫组织委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将协助世卫组织在其成员国开展“国际爱耳日”主题宣传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0c4de3b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