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

2022-04-08 02:0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 爬山虎的脚-一等奖》,欢迎阅读!
爬山虎,语文教案,一等奖,年级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麻玉琪 语文

单位名称 年级/

拜城县第二小学 四年级(上)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第三单元 10 爬山虎的脚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在了解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发现位置、观察叶、究脚的秘密”等方面理清课文顺序,细读描写爬山虎攀爬过程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变化虽然能够观察到,但是不够连续、细致,描述不够准确生动。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1. 通过课件演示。

难点教学方法

2.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

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那同学们还想去看看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吗?它又是怎样往上爬的?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一起仔细观察吧。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认真思考问题:

知识讲解

1)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叶圣陶爷爷观察得特别细致?

(难点突破) 预设:叶子大小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

2)叶子的颜色是从嫩红变成嫩绿的,这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叶子进行了连续观察。

3)通过“新鲜、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说明作者观察得怎样?(特别细致)通过“拂过、漾起波纹”等词语哪位同学说说作者描述得怎样?(准


确、细致)

2.请同学们齐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本段中心句,然后勾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预设:中心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嫩红。

2)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板书:抓住特点) 3.在这两段中有这样两句话,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预设: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细丝的特点,形象生动,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来形容爬山虎的脚,作者在这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

4.请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后第2道习题),同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伸、触、巴、拉)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预设: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使嫩茎紧贴在墙上→一脚一脚往上爬。

5.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同学们以手代脚,演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6. “巴住墙”中的“巴”能不能换成“粘”“挨”?

不能,因为“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地贴在墙上,使出全身力气,而“粘”“挨”都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力量感。唯有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细微之处。 7.在作者的连续观察之后,发现爬山虎有两种状态:触墙--活,离墙--枯萎

8.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与准确,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连续细致。我们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板书:细致观察)


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源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仔细读一读课文,找出那些明确提示了作者采用的观察方式的词语,并抄写下来,我们还要在连续观察过程中写观察记录,为单元习作做

课堂练习

准备。

(难点巩固) (注意、仔细看、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不仅)



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愿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小结

这样才能在写作中将事物写得准确、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075cc4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