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诗注释鉴赏及译文

2022-11-25 14: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捣衣诗注释鉴赏及译文》,欢迎阅读!
捣衣,译文,注释,鉴赏

捣衣诗注释鉴赏及译文

捣衣诗注释鉴赏及译文

古诗原文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云。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寒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诗文赏析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出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稀少难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坦柔软。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爱情,因而捣衣诗往往便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衣诗》就曾遭到钟嵘的称誉,其间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详细情形。

捣衣往往为了成衣寄远。因而诗一最初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云,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边水网区域,风云之险常是游子停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幻想老公久久不归的原因是因为风云之阻,反映出特定的地域颜色。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刻之久与思

1 / 3




妇长时间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体现客观条件所形成的阻止,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心里的感触,在类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风光。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地点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时节期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形。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停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扬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现象,联想起老公地点的陇首一带,此时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幻想中含有无限怀念与关心。“秋云飞”的意象,不光明点秋令,并且标志着游子的飘扬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扬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干回到自己的故土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光对仗整齐,形象明显,并且因为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爱情即寓其间,意绪虽略带悲惨,而意境疏朗阔远。《粱书》本传说:“恽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王元长(融)见而嗟赏。”可见它在其时就被视为警语佳句。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条凄寒现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集合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心里的哀痛。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终两句是思妇的心里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比及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外,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寒衣呢?这一想象,不只显现了南北两地的遥隔,并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关心与关心,将捣衣的举动所包括的厚意蜜意进一步体现出来了。

诗题为“捣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谢惠连的《捣衣诗》详细描绘捣衣劳作的写法不同,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表面上看似有些离题。实则首联揭出游人之淹滞远方,为捣衣之由,中心两联写景,为捣衣时所见所想,仍处处关合标题。仅仅此篇旨在表达捣衣的女子对远人的怀念、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16b314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