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香消千古恨

2022-08-21 11: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嵬香消千古恨》,欢迎阅读!
千古,马嵬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嵬香消千古恨

作者:杨继武

来源:《中学语文·语文论坛》2010年第10

【摘 要】在《全唐诗》中,马嵬坡马嵬驿为题,或以马嵬坡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有十几首。这些诗歌,有如下几种态度:一是圣明天子斩断私情,二是女色亡国千年冤情,三是君王也有常人的悲情,四是怜香惜玉之人之常情。同一个历史故事,诗人们有如上种种的反应,由此可:诗人可以使这个世界感情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更加绚丽多彩,生活更加有趣美好。 【关键词】马嵬坡事件 历史故事 唐诗 态度

天宝十五载,即公元7566,安史乱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逃至马嵬坡,禁军大将陈玄礼秘密请示天下兵马元帅、太子李亨后,杀死了杨国忠父子。但是,禁军将士仍然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昂,不愿意散去。唐玄宗派高力士去探问究竟,得到的回答是贼本尚在”(这是《旧唐书·杨贵妃传》的说法,《新唐书·杨贵妃传》的说法是祸本尚在”)贼本”(贼根)”(祸根)都指杨贵妃,这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禁军将士们之所以不愿意散去,进行实际上的兵谏,原因应该不止痛恨杨贵妃跟安禄山、杨国忠的特殊关系这一条,还有担心她将来为堂兄杨国忠报仇,跟他们秋后算账。此情此景,唐玄宗万般无奈,只好忍痛跟杨贵妃作生死诀别,杨贵妃缢死”——究竟是自缢,还是他缢,新旧《唐书》都没有说。关于缢死的地方,新旧《唐书》说法不同,前者说是佛堂”,后者说是路祠

按照新旧《唐书》杨贵妃传的上述记载,杨贵妃在当时是有民愤的,至少当时保护唐玄宗向西逃跑的禁军将士,是将安史之乱、长安失守部分归咎于杨贵妃的。后来唐明皇由蜀地(成都)回长安,路过马嵬坡,想让太监去祭奠一下杨贵妃的亡灵,下诏迁葬杨贵妃遗骸。但是,遭到了礼部侍郎李揆的反对。李揆的理由是,当初禁军将士诛杀杨国忠,是因为他奸佞误国,导致叛乱。改葬死去的杨贵妃,会使将士们感到不安乃至恐惧。唐明皇听后,只得作罢。这也说明,禁军将士对杨贵妃的确是有愤怒怨恨的。比起参与其事的将士,唐朝的诗人们,态度要多样、超脱得多。《全唐诗》中,马嵬坡马嵬驿为题,或以马嵬坡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有十几首。这些诗歌,有如下几种态度:

一是圣明天子斩断私情。杜甫《北征》诗中,有这样几句:“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杜甫把杨贵妃比作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和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赞扬兵谏的领导人陈玄礼是忠烈之士,拯救了国家。郑畋《马嵬行》诗曰:“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见他也认为,马嵬坡处死杨贵妃是一件合乎大义的事情,是圣明天子之所为,至少比陈后主跟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仍不免被隋军所捉的下场,要高明得多。此外,刘禹锡《马嵬行》长诗中的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两句,说明刘禹锡的基本态度也跟杜甫、郑畋一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1abc0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