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玩出大名堂读后感

2024-03-07 02:58: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玩泥巴玩出大名堂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名堂,泥巴

玩泥巴玩出大名堂读后感



在这次网络学习中,通过对名师多篇文章的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但对我最有启发的却是《泥巴也能玩出‘大名堂’》这篇文章,下面便是我的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在他的于指尖”。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可见,动手操作能力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班师生群策群力,出谋划策,确定了自己的活动项目,有编织、剪纸、十字绣花鞋、雕刻等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六年级学生的泥塑勾起了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贫穷的农村,没有一件现成的玩具,上学路上推的铁环、用自行车先进特作的火柴枪等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的,制作的过程既挖空心思,又乐在其中,现在想来,那就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明与创造啊!

当然,那时也玩过泥巴,而且是玩得最多的一种,因为在我们农村,泥巴是到处可见的,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其乐无穷。但是对于泥巴来说,我们玩得最多的还是摔“瓦屋”,说是“瓦屋”其实是用泥巴捏成的类似小碗形状的东西,这种游戏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最有挑战性的了,同


时也是最有激情和乐趣的比赛,看谁摔得响,看谁摔的窟窿大,摔出的窟窿要对方用泥巴补上,窟窿大了挣的泥出就多,泥巴越多做的碗就越大,摔出的窟窿也可能最大,掐的泥巴也就会越多。因此,要提高成绩,必须把握好和泥、摔泥、捏泥等几个环节,但最关健的还是最后的摔,这里面既有动手的技巧又有创造的智慧,仪就这一点应该是现在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我们学校北临修河,学生大多住在修河滩区,对玩泥有浓厚的兴趣。我和同事们首先就带领学生从捧“瓦屋”开始,以此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看到学生们挫成了一个个的“瓦屋”,一副副跃跃欲试的架势,看到他们托起“屋”。翻转手腕,“碗山”向下,用力往地上捧,随着一声或沉闷或清脆的声响,向上的“碗底”便向外破出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花朱般的窟窿,听着一声声的响,看着一朵朵的花,那种乐趣,那种成就感会一下子表现在孩子们那自豪的脸上。

有了材料,再加上教师们的精心指导,学生们的作品,便像模像样起来,到了后来,有些已经活灵活现,让人称奇了。研究越是深入,对泥塑的认识也就越加深刻,在经过几个不同层次的研讨会后,我们确定修河泥塑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之一。这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时间,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的提高了。因为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1e2b3f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