辙韵母表

2022-07-31 13: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辙韵母表》,欢迎阅读!
韵母

十三辙韵母表

十三辙韵母表(十三个韵母)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合辙跟押韵,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辙名 韵母 收音

发花 a()ia()wa() a 乜斜 ie()ue(ye)() e 梭波 o()e()uo()

一七 i()y()-i(日知资等字母音)er() (YU) 姑苏 u() u

怀来 ai()uai() ai 灰堆 ei()ui(uei)() ei 遥条 ao()iao() ao 由求 ou()iu(iou)() ou

言前 an()ian()uan()yan() an 人辰 en()in()un(uen)yn(yun)() en

江阳 ang()iang()uang() ang

中东 eng ing()weng(ueng)()ong(,即轰的韵母)iong()

木兰花 又名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境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词人晚年情怀,衰颓困苦。钱惟演对仕途有浓厚的兴趣,一生以未为宰相而遗憾。他的阿谀奉上,其效果适得其反。太后听政时,钱惟演就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仁宗亲政后更是屡受打击。难怪词人晚年心气不顺畅。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心境之下的创作,是仕途挫折时内心困苦愁怨的抒发。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人生得意之际,面对明媚春光,意气风发,那是一种情景,词人当年在京城高官厚禄时也曾经领略过。相形之下,人生不得意之际的春色只能牵引出对往日的回忆与留恋,当然就增加了眼前的痛苦。情急之下,词人不禁无理地责问“绿杨芳草”何时了结,也就是说恼人春天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一问也就问出了内心愁苦的深度。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空起。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


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

下片解释愁苦的缘由。词人将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岁月的流逝、容颜的衰老上。每次览镜,都要为此惊叹。剩下惟一的解脱方式就是频频高举“芳尊”,借酒消愁。然而,只恐“举杯浇愁愁更愁”。依据词人眼前的心境,这是可以推想而知的。于是,语尽意未尽,绵绵愁意溢于言外。词人虽写愁苦之意,但与五代十国词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词中没有那种绝望哀痛的没落感与沉重感,钱惟演只是平常叙述而来,毕竟词人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俶次子,随父降宋,真宗朝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以同平章事(宰相)的头衔出任许(今河南许昌)、陈(今河南淮阳)等州。为人好趋炎附势,多写歌功颂德的文章献于朝廷以邀恩宠,尤善以联姻手段巴结皇室,攫取权利,为时论所鄙薄。初谥“思”,明确其有过而能追悔自新。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其子诉请,改谥“文僖”

钱惟演人品虽不足称,但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家藏书极富,可与秘阁(国家图书馆)相比。曾参与《册府元龟》的编篡,平生着述也较多,《宋史》本传记载有《典懿集》三十卷。又有《金坡遗事》《奉辰录》随笔。钱惟演又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晚年以枢密使任河南府兼西京(洛阳)留守,欧阳修、梅尧臣等一批青年文士聚集其幕下,诗会文游,颇得其袒护支持。

钱惟演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西昆酬唱集》辑入其近体诗五十四首。与杨亿、刘筠相比,其作诗虽也学李商隐诗歌之词采妍华,但意象不似杨亿那么繁密,语脉则较为清畅,借用杨亿的话说,是偏于“演绎平畅”的,而非“包蕴密致”的,也许是旧王孙的心理作用,情调上也比较接近唐彦谦诗的“清峭感怆”(《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四)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 ;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 ,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 ,愁肠先断 ,愁惨之气溢于言表 。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 ,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 ”的作者来说 ,打击是多么巨大。

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 ,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録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 。遽言 “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 。今相公亦将亡乎 ”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214654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