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_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

2023-02-05 10:0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故事】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_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欢迎阅读!
韩信,背水一战,故事简介,历史故事,故事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历史故事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_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简介



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背水一战”这个成语的出处了,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乃使万人行;;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那么淮阴侯就是指韩信,带领士兵背水一战的将军就是韩信,那场战争就是公元前220xx年十月的井陉之战。井陉之战中,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历史上,很多人都对韩信的“背水一战”津津乐道————把士兵放在绝境,激发他们的斗志,就好像“让士兵进入绝境”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方法。

但是三国时诸葛亮的下属马谡,也对这个案例津津乐道,觉得自己被围困在山上士兵反而有斗志。结局你们知道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么同样的“背水一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命运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故事?

这一战是韩信精心掌控和经过计划、谋划的,因此并不是在无可奈何时做出的选择。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元前220xx,汉将韩信对魏王豹发动了安邑之,灭掉了魏国。10月他又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二十万重兵,严密防守。

韩信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

其实,赵国有一高人谋士叫李左车,他对陈余说:“韩信此次出兵可谓是一路顺风,荆斩棘,他们是乘胜而来,战斗力锐不可当。兵法上有一个常识就是兵锋正劲的军队,不可与之强对。于是李左车献计:军队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请求统帅陈余拨给三万兵马,袭其粮草,令韩信大军不战而退。”

然而陈余并不这么想,他并没采纳李左车的意见。他自以为是地说:“韩信兵力很少,长途跋涉将尽显疲态,如果不能决战将使国家颜面尽失”。

韩信得知此消息后十分高兴,所以后来去他下令军中不得杀李左车,生俘者赏千金。 打赢这场战争,靠的不光是那一万摆开阵势的士兵,还有关键的两千骑兵的全力配合。 是夜,韩信还派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

1


已重新整理排版,欢迎下载支持

待大部队激战正酣,汉军的两千轻骑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如此以来便让敌人处于前后夹击、腹背受敌的局势,令赵军四散溃败;而且韩信还在一开始主动出击并假装溃败,引起敌人的放松警惕。

没有退路,方能奋起反击,无暇他顾,为求生存就要拼命杀敌。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然而韩信确反其道而行之,背水布阵迎战。这并不是说兵法上说的不对,这正体现了韩信的智勇。因为韩信告诉他的下属们说,兵法上还有一句话叫“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正是背水无路,韩信军队的那种求生本能、斗志被激发了出来,一旦有了士气,就有了势,有了有力之势。

三国时马谡虽然也采用了同一套路,然而结果却招致大败而痛失街亭,命运就有点悲催了。因为马谡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采取这一战术的。而韩信当时则是“谋定而后动”。马谡在街亭,违背诸葛亮的军令,舍弃水源,上山驻扎,却不据守战略要道上的城池。《三国演义》上说他此举的目的是:“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这番话史书没有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马谡是将军队驻扎在绝地上。马谡在死地驻军,似乎出于和韩信一样的动机:制造团队的危机感,然后激发战斗意志。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家为求生而拼死作战的局面呢?为什么最终还被张颌截断取水路径,大败亏输,将士们溃散呢?

韩信所处的年代,是一个对战俘很残酷的年代。秦国打仗,动不动就斩首数万,白起沉数万战俘于河中,又坑杀几十万赵兵,后来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在那个时代,投降很可能是死路一条,想要活命,就要拼命,因此“背水一战”是可行的。而在马谡的时代,除了董卓,罕有大批屠杀战俘的记录,投降是有活路的,例如曹操的几十万青州兵都是降兵。而指挥官把部下放在死地就显得很不适宜了,在拼死求生和投降求生之间选择,后者更可行。

制造一定程度的危机感,激发斗志,固然是好战略,但也要看具体环境。成韩信,不;成马谡,却很容易。所以说啊,背水一战也是有前提的,战胜是有条件的。当我们有无数案例可以借鉴的时候,识别其背后的成立前提,就变得尤为重要,然后可以不失时机的创造条件,取得成功。

韩信简介

韩信(公元前231~公元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果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开始的时候投奔项梁,后来又跟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最后,韩信投奔汉王刘邦。开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拜韩信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9fb6f8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