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_2

2022-09-26 09:48: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诺千金_2》,欢迎阅读!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要求会人的生字:哑、咙、酣、谨、睹、魂,掌握七个要求会写的字:拳、咙、攒、罕、坦、睹、魂。

2、了解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谈一谈自己对“一诺千金”的理解。

3.领悟“一诺千金、如期归还、酣睡、严谨、罕见、坦荡无愧、目睹”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讲信用、守诺言的诚信品质。 5、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构成,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7、阅读关于秦文君的其他作品。 三、教学流程:

教与学活动过程



教师行为

激趣导入 审题质疑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喜欢不讲信用的人吗? 那谁愿意将你课前搜集的关于讲信用的格言或谚语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言九鼎、言必行,行必果、言出必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诺千金(齐读课题)



学生学习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回答。



调动学生知识积累的热情。



遵守诺言的小故事,)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1学生读文,有不认读文识字,使识字与具体的语字或者拿不准读音的字(教师巡识的字做上记号,想言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视,帮助学生正音)



办法解决。







2、小组交流,查字典解决不2个别同学读文,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




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他同学注意听。



字。



3出示以下词语:一诺千金、3同学读词语,小组

如期归还、酣睡、严谨、罕见、内检查,集体汇报。 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坦荡无愧、目睹、灵魂等词语(名读,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



细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写1 学生简要概括。 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逐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感知





让学生试着用概括性的语言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看一2、学生简要叙述。(学生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的概括能力可能需要逐步 达什么情感? 提高,多找几名同学,在



这一步走扎实。)





3、在课文中将自己感动的语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分别做上记号。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疑问。

体现以学为本的教学思路。



3、交流汇报。

4、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1学生自由读文,读边想,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讨论。

给学生创设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引发学生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肯定每一名学生的观点。



预设:通过这两个故事,你认为不同的人对待诺言又怎样不同的态度?下面请同学们拿着笔快速的默读课文,可以将你的感受写

在书上,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



2学生随着教师的追

问,深入品读文字。用思考勾画的基本学习方法,感情朗读体会文本中调动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有的情感。利用勾画的效的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基本学习方法,生们力。 全都参与进来。



预设一



男生是一个遵守诺言的人。老师 可以围绕第一个故事来分析文 本。





师可以追问“你是从那看出来的”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





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品味文本,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觉得这是自己看得见

3 在教师引领下,摸得着的。 见。





可能有1“男生为了如期归还我的钱自己每天夜里去帮菜家推菜。抓住“天天、拂晓、终于、乏极了、倒、酣睡、狂奔、十分火急”这些词语来表现男生为了如期归还借我的钱所做的努力,和当时焦急心态。体会男生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这时教师可以追问,还从哪些地 方看出男生的信守诺言。





有的学生可能首先会抓住第四自

然段来体会男生的诚信。首先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



时间上“夜里快睡觉时”因为已感情读文,边读边思。 经到了夜里还给我送钱,表现出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真正把学他遵守承诺。教师引导学生画出 “淌、攥、哑”等词语,追问学 生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时,教师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教师要随着学生的思路适时的点拨引导,让学生站在整体来理解文本。

教师此时可以追问,脸上淌着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1d12b2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