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简况

2022-12-24 05: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简况》,欢迎阅读!
简况,文化发展,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简况

作者:张文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2

一、什么叫文化?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使用文化一词,如用识字或不识字来界定有文化没有文。在填写履历表时,将小学、中学、大学学历填入文化程度一栏。此外,也有将文化概指政府机构者,如文化馆、文化局、文化部等文化部门。这一类通俗意义的文化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但在学术研究中鲜有论及者。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泛指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总和。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狭义文化,是指精神文化或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而言。 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居主导地位的主张崇礼的儒家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概况

(一)先秦文化——传统文化积累时期 先秦文化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原始文化:由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华夏集团、东部地区的东夷集团,还有南方地区的苗蛮集团组成。中华原始文化呈现的是多元化文化状态,最后以华夏文化为主,代表人物是黄帝。 青铜文化:青铜指铜锡合金。原始文化是石器时代,青铜工具的出现标志社会进入了奴隶制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指夏商二代,特点是崇神,故又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周朝兴起,入主中原,转换了旧有的文化模式,确立了宗法制度,即嫡长子继承王位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文化模式从以神为本走向了以人为本。

春秋战国文化:东周末年和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裂变,士阶层崛起,私学出现。社会大量出现的文学游说之士,为文化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期间最壮观的文化景象就是诸子百家的出现。诸子百家以拯救时弊作为自己的治学目的,这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化——传统文化形成时期

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初步形成,多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加强了联系,文化事业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统一。秦汉以后两千年来的文化发展,始终体现了中华文化这种政治与文化的相辅相成的特有的关系。可以说,秦汉文化奠定了中华大一统文化的雄厚基础。秦汉时期对后世发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措施是: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并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时期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然而相对而言,西汉以来以儒家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却被打破,社会文化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人们的思维自由而活跃。社会文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玄学崛起。所谓玄学是由老庄哲学的消极面发展而来的,其宗旨是,其最终目的是探讨生命个体的人生价值。在玄学的推动下,老庄哲学中轻人事、重自然的人生价值观深入到士大夫的心界,开拓了知识分子功名之外的清高自赏的生活情趣。时,在玄学盛行的思想文化的土壤上,宗教开始产生。南北朝时期首次出现了道教一词,教派正式定型。大约在同一时期,来自印度的佛教也传入中国,渗透进了中国社会文化中。 (三)隋唐宋元文化——传统文化鼎盛时期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文化。特别是唐文化,兼容并蓄,气魄宏大,对世界文化都有影响。唐王朝实行的是开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道佛三学并行的政策,推行文化偏至主义。唐王朝对文化人也尊崇宽容,文人写诗极少忌讳,没有文字狱。上下好诗,是唐诗得以辉煌繁荣的根本因素。唐文化的博大胸襟还表现在与世界各地文化精华的联系上,如南亚的佛学美术,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和马球运动。唐文


化在吸收融合世界文化的同时,还有力地进行了对外辐射,扩大了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所谓唐人街唐三彩唐装这些至今尚流传在海外的对中国的人和物的惯称,就是唐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证明。

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相对趋向精深细密。文化史认为,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立。所谓理学是强调要用天理遏制人欲,它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观念片面发展为重义轻利的观念。此外,宋元市井文化引人注目。宋代词的兴盛对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元时期,市民文化蓬勃兴起,戏剧表演开始出现。特别是元杂剧,作为一种舞台演出的综合艺术,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为此后的戏剧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实践基础

(四)明清文化——传统文化衰落时期 明清文化处于传统文化的衰落时期,同时又为传统文化向鸦片战争之后近代文化的转型准备好了历史条件。明清文化的重要特点是文化专制主义盛行。明清时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登峰造极的时代,这种专制权力表现在文化专制方面,即是极为残酷的文字狱。文字狱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一页。同时,明清两代又是传统文化的总结时期。明清戏曲占据了古代文化艺术的中心地位。明代编撰的《永乐大典》是世界最早最大的一部类书。《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清代编就的《古今图书集成》则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一部类书。《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四库全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总汇和大成。 (五)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论争和发展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人痛苦地看到了西方的强大与自己的落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萌生了学习西夷之技以弥补自己不足的意向。正是在这种并非自觉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动了中国文化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也引发了百年来连绵不绝的文化论争。

林则徐、魏源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性,他们开眼看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王朝打击极为严重,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出于御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发起了引入西方科技、求强求富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早期洋务派就是以中国固有的文物制度及意识形态为本,以西方的坚船利炮为末,后人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主张。

甲午海战中国惨败使朝野震惊,国人文化意识发生明显转变。认识到发展近代工业,就要有近代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从上变革中国的文化结构,康有为、启超等打着孔子的旗号,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是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派。

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程中,新文化运动是个极为关键的阶段,从而使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发展到观念层面,其中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大力提供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的革新。易白沙则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由于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过分看重了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因此表现出十分激烈的反传统情绪,引发了胡适、陈序径的全盘西化论,这是有失偏颇的。 五四运动至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梁漱溟、张君劢、熊十力为代表。

梁漱溟以尊孔崇儒开启了新儒学的精神之门,认为世界未来的文化必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张君励站在人文主义立场上极力张扬心性,指出科学精神不能解决人生观所有的问题,挑起了20年代著名的科玄之争。熊十力是新儒学的领袖,致力于建构心物、体用、性量哲学体系,提出体用不二心物一体观,给传统心学注入了积极、主动精神。

第二阶段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为代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19e940be1e650e52ea99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