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诵读教案(四下) 部编(统编)版八上语文

2023-02-19 08:3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望》诵读教案(四下) 部编(统编)版八上语文》,欢迎阅读!
春望,统编,诵读,四下,教案





《春望》诵读教案

教学要求

一、重视点拨,准确理解《春望》一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朗诵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运用比较教学,学习品味诗歌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字词,如溅、搔、浑、胜和簪等词。

4.叫一个学生给板书在黑板上的重要字词注音和解释,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完成后师生共同订正。

5.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用幻灯片打出)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发的簪针。

6.由一学生读原诗,另一学生读翻译,读两句翻译两句。(配乐。 7.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8.师生配乐齐诵全诗。

9.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品味全诗。

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亭紧张,音

倌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涛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10.播放音调低沉的背景音乐,师生再一次饱含感情地朗诵全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68251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