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维修管理制度

2022-04-25 06:36: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摩托车维修管理制度》,欢迎阅读!
管理制度,摩托车,维修

一.摩托车维修质量承诺制度

1、在车辆维修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和三级检验制度。 2认真填写、整理车辆技术档案和维修档案,按规定签发竣工出厂合格证.

3、维修中坚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配件.

4、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自竣工出厂之日起: 一级维护、小修及零件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 整车修理或者总成修理质量保证期为汽车行驶20000公里或100.

(质量保证期中行驶里程和日期指标,以先达到者为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1、必须按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 2、工作时不得擅离岗位,不得干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3、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不得穿拖鞋上班,车间内严禁吸烟。

4、非工作需要不得动用任何车辆,车在厂内行驶车速不得超过5km/h,不准在厂内试刹车.

5、加强对易燃物品的管理,易燃物品必须按规定使用和存放。


6、各工位应配备有充足的灭火器材,并加强维护保养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所有的员工应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7、工作灯应采用低压(36V以下)安全灯,工作灯不得冒雨或拖水地使用,应经常检查导线、插座是否良好。

8、手湿时不得搬动电力开关或插座.电源线路、保险丝应按规定安装,不得用铜线、铁线代替.

9、下班时,必须切断所有电器设备的前一级电源开关。

机修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全生产。按要求正确穿戴劳防用品,设备修理时要在设备的醒目部位挂警示标志;

二、修理工外出工作应在黑板上留言写清去向.

三、备品备

件取用应有记录。每星期整理检查备件一次,车间主任应确保有足够的维修备件。 四、换下来的旧零件应收回,带回机修间,如能修,尽可能修理。贵金属配件应交仓库回收。

五、不做与工作无

关的事.空余时间多学习,多看图纸、资料,不清楚就多问,不断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 六、修理应填报修单,个人应做好工作记录。为月度考评依据之一.

七、上班应准时到岗.就餐时间轮流吃饭,

八、请假应填写请

保证就餐时间有人值守。工作时间不准喝酒。

假条,当面向车间主任请假,批准后方准休假.不得以留条、短信方式请假。不得擅自调班。

九、认真做好设备维修工作,及时排除设

十、维修时如

备故障,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

查不出原因或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应立即与车间主任联系。每次设备修理结束后,应观察一段时间(10个产品以上)确无问题,请操作工在报修单上签字确认后,才算完成任务。

十一、各人专管的


生产设备,每班至少巡视、点检二次,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车间主任,并为维修作好配件和准备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提高企业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事故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一、目的切实履行应急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充分调动可用资源,高效有序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减少灾难损失,保障本企业人、财、物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企业发生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以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等安全生产事故.

三、组织机构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工作。

长: (企业法人) 电话: 副组长:(安全主任) 电话: 员: 电话: 企业24小时值班电话: 四、应急处理执行程序

(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必须保护好现场,第一时间报告本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并做好力所能及的救援工作。

(二)安全生产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安排有关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处理事故,并按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相关单位、事故性质、程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应按各自职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车辆、财物的救援工作,必要时成立事故善后处理小组,或指定专门负责人,跟踪处理事故责任认定、保险、赔偿等善后工作。

()事故救援完成后,企业应按安全生产责任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触犯法律的,应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将事故发生原因、处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上级有关部门,并总结经验教训,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698ba6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