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新课标解析

2023-04-05 18:36: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新课标解析》,欢迎阅读!
文新,培智学校,解析,生活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新课标解析

作者:杨惠敏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30

要: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语文教学。智障学生都是智力和认知水平处于中、重度的孩子,他们的身心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了更好地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我们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讓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从而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通过对我校培智教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我校在生活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落伍;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传统简单;教师观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培智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为此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评估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班级;开发校本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关键词: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特殊教育研究和实践证明:智障儿童难以学习书本上的读、写、算技能,成人后难以自立于社会,在经济上难以自食其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特殊技能补偿,才有可能使他们获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的最终教育目标就是把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社会,使之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这就要求特教学校的教师,结合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学科特点与智障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2 生活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2.1生活语文的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情况

目前,我校有五个培智教学班,仍使用旧的课程设置。我校采用半月休的工作制(即学生连续上学十天后休息四天),每个培智班级十天里开设11语文课,每节课40分钟,这与新的课程设置有所出入。《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了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我校现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仍是199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编委会编著的全日制培智学校语文一至九年级教科书。这套教材从轻度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参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它很难适应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教育练,同时在内容上与现在的生活实际存在差距。 2.2生活语文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校语文教学依据统一的教材以集体教学为主,各个老师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分层次教学,由于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智力、认知水平等因素参次不齐,还有多动症、自闭症、孤独症等不同障碍类型的学生,所以分层次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个别化教学计划很难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多是在教室里围绕课本进行教学,真正带着智障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玩中学学中玩的极少。 3 讨论与对策

3.1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落后的原因分析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教师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多数教师由普校调入,导致特殊教育念的转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语文任课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新课改理论学习,缺乏创新意识,业务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校招收的学生中,智力障碍学生的比率逐年上升。目前,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这种发展现状和趋势加大了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原有的教材明显不适应这些学生的学习需要。 3.2对策

1)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任何改革,观念必须先行。只有有了观念的更新,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学校应该制定各种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树立培智教育重在培养儿童生活技能、职业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观念,促使正确教育行为的产生。

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键。学校要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特殊教育理论水平和技巧,并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因为培智学校教师本身拥有进行学习和科研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都要和智障儿童接触,教师如果有意进行研究,可以随时进行观察和研究,进行科研,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成果,并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去,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任教生活语文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树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观念,对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力求找到最适合培智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制订个别教学计划,将分层次教学、个别化教学落实到实处。 2)评估学生情况,调整教学班级

原有的教学班学生年龄、智力、适应行为水平的差异都非常大,为了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学班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智力水平、适应行为水平重新编班,将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和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分别编班,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本班学生使用的生活化语文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教材,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3)开发校本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根据现阶段以及将来一段时期内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重构课程与重编教材显然已经成为培智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提出,弱智教育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于为他们成为社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因此,培智学校围绕生活化主题编写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语文生活化校本教材已迫在眉睫。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开放;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师生的互动更加轻松、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动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再现创设了直观真实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内容的能力;在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文课堂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运用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1994,(4 [2]方俊明.特殊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76ea9e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