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三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

2022-08-14 14: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三单元 3 自主赏析 篇目二 李凭箜篌引》,欢迎阅读!
箜篌,篇目,诗歌散文,赏析,中国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 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 B.吴丝蜀桐张高秋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C.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 ....D.昆山玉碎凤凰叫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 ....解析:D。形容乐音清脆。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通过色彩意象的组合创造出的意境氛围是多种多样的。 ①犹如华彩乐章中的高潮部分,成为全诗意境凸现的点睛之笔

②充分发挥色彩营构意象、表情达意的功能,并使它在创造意境上起到重大的作用 ③李贺诗歌中色彩的最独到之处,就是把色彩这一形式因素纳入诗歌的总体艺术构思之中 ④都是一首诗中最精彩传神的警句

⑤他的作品中很多描绘色彩和色彩意象的诗句,如“剑光照空天自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 A.③②⑤④① C.⑤②③①④

B.③④⑤②① D.⑤④①③②

解析:A。由中的他的作品中可知⑤不能排在首位因为指代不明故可排CD两项;由句意可知紧承③,④①紧承⑤,故可排除B项。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3)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露脚斜飞湿寒兔

4.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从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弹奏箜篌者的高超技艺

5.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有的只引用名人名言。请参考下面为李煜的词《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为《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答: 解析:给课文写题记时在充分了解课文内容、手法与情感的基础上参考示例找到最恰当的切入点进行写作即可。

答案:吴地精丝,蜀地桐木,精美绝伦的箜篌在李凭手中奏出旷世奇音。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之响,空山凝云、石破天惊之势,一曲终了,留下了悠悠余韵,借着“诗鬼”之笔流传至今。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












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 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的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CC.下句的字与上句的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形成对比。

7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答: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969996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