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_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2022-12-17 05:3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_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欢迎阅读!
韩信,关于,成语故事,典故,成语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_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历史上关于韩信的成语有背水一战,胯下之辱等成语,而这些成语也包含着一些故事和典故。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韩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韩信的成语有很多个,比如:国士无双、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胯下之辱、功高震主、不赏之功等。这些成语都是出自韩信的个人生平。那么这些成语都包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中国士无双和略不世出这两个成语都是夸奖韩信的才能的。韩信的军事才能极高,恐怕连西楚霸王项羽都比不过。但是他出生不好,所以一直都在项羽和刘邦的部队中默默无闻。直到萧何发掘了他,向刘邦推荐韩信,还说韩信是一个略不世出的人才,当得起国士无双这个词。

而背水一战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两个成语是出自韩信攻打赵国时。在韩信攻打赵国时,为了激发己方士兵的勇气时,将部队安札在河边。这就意味着,一旦赵军前来攻打,那么汉军就连退路都没有。这个做法在一开始被赵军所耻笑,但是在韩信灭掉赵国时,这个做法就得到了人们的称颂。而与这件事有关的还有一个成语,就是拔旗易帜。

至于胯下之辱这个成语说的是韩信少时贫困,靠乡人的接济过日子,被同村人看不起。有一个少年厌恶韩信,就让韩信钻自己的胯下来侮辱韩信。而让少年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韩信竟然真得钻了。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这件事就被人们说成是韩信隐忍负重,能够忍受胯下之辱。

韩信灭七国,逼死项羽的功绩被人们称为是不赏之功,因为这份功劳太大,而韩信的地位也已经高到了不能在前进一步的地步。而这份功劳遭到了刘邦的猜疑,所以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这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功高震主。 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

其实有关于韩信典故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他的青年时期的。


韩信是淮阴人,他幼年时家中十分贫困,无父无母,全靠村人接济。在长期的乞讨中,韩信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厌恶。在他的同乡人中,有一个少年认为韩信虽然天天佩戴着宝剑,却是个胆小鬼。他要韩信钻自己的胯下来证明。结果韩信还真得钻了这个少年的胯下。后来这个典故流传下来后被称为是胯下之怒。

而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个典故说的萧何、吕雉和漂母这三人与韩信的关系。生死一知己说的就是萧何。这个生指的是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让韩信能够出人头地。而这个死指的是萧何与吕雉合作杀死了韩信,而吕雉也就是存亡两妇人中的亡。而存指的就是漂母对韩信的赠饭之谊。如果当初漂母不给韩信饭吃,韩信很可能就饿死了。

韩信典故还有背水为营。这个典故是出自韩信攻打赵国的时候。当时刘邦整体式微,所以士兵们的士气也不高。当韩信说晚上就能灭掉赵国时,士兵们根本就不信。最后为了激发士兵的士气,韩信沿着河岸设立营帐,让士兵们退无可退,为了存活就只能拼命向前战斗。最后这场仗成为了韩信最有名的战争之一。 韩信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

其实漂母是韩信的恩人,而漂母并不是这个人物的名字,只是因为这个老妇人太过普通,她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而她在帮助韩信时,是一个天天在河边漂洗棉纱的老妇人,所以被叫做漂母。

在韩信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困。而韩信本人却缺乏谋生的能力,所以他是靠向村人乞讨和村人的接济活下来的。但是长期的乞讨让大家十分厌恶这个人。其中有一个淮阴的亭长曾看好韩信,所以多次将自家的食物给他。但是亭长的夫人不愿意,所以宁愿自己早点做饭,躲在房中吃,也不愿给韩信饭。

韩信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活下来的。后来韩信遇到了一个天天在河边漂洗棉纱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看韩信十分可怜,就经常从家中带饭给韩信吃。韩信十分感动,曾对老妇人说自己会报答的。但是老妇人却明言自己并不是为了得到报答才善待韩信的。而这个老妇人就是漂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990504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