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的文化传承

2022-08-15 09:09: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武术的文化传承》,欢迎阅读!
武术,传承,文化

论武术的文化传承



摘要: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武德作为根植于武术内在的精髓, 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 社会情感的变化, 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武术作为启迪人类道德情感的重要媒介, 也应适应社会发展, 武德建设也应该顺势而行。新时期, 我们对待武术应该持有理性对待, 批判接受的态度, 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武德精神, 为建设文化强国添砖添瓦。



武术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 从最远古时期到近现代, 武术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洗涤, 但始终不变的是武术精神———武德一直被传承。武德顾名思义为武术道德, 武德的形成是武术社会根据人们的共同道德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普遍道德习惯行为的总结, 以此来规范习武之人的道德生活与行为, 包括习武之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与要求, 对待前辈, 同辈, 晚辈的礼节, 习武时遵循的规则等;随着习武的传承, 武德不仅仅局限于习武之人, 更是包括了与非习武之人的一系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

一、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 最早的武术是人们对抗大自然的本能反应, 是由生产活动决定;随着商、周军队的出现, 武术作为强健军人体魄, 作为战争需要, 体现是一种竞技精;随着春秋战国与秦汉兴盛, 武术除了作为军事需要, 武术出现了表演分支, 武术作为一门表演被更多人熟知, 此时武术具有欣赏与交流价值;到了隋唐鼎盛时期, 国力增强, 武术更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 崇尚武力, 建功立业是很多习武之人的追求;宋元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而随着八国联军侵华, 民国时期内忧外患, 武术发展奄奄一息, 这时武术更多的是爱国精神的传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武术又逐渐发展起来, 并形成了新的体系。

二、当代武术之武德精神

不管武术经历何种大起大落, 武德精神一直在。武术一直秉行“尚武崇德, 德艺双馨”, 很多武术品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武德的主要品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个人修养

习武之人一直强调武德, “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 这句话就强调了习武先


习德的重要性。“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强调武术精神, 习武之人应该具有自强不息之气, 吃苦耐劳, 勤奋努力的优秀品质, 在任何困难之前都不能低头。“争者, 人之本也。”武术具有竞争意识, 武德表现为不服输, 不认输, 奋勇拼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通过武术练习, 武德教育, 可以使人产生自我控制能力, 激发练习者潜, 提高习武人的修养。

() 集体主义精神

武术中柔和太极, 阴阳, 五行等, 武术讲究和谐, 注重整体思维。武术看似强劲, 内则柔和。太极则外柔内刚。这也像我们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内外相连。集体主义精神起源与苏联的“团队精神”, 要求处理人与集体,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人服从集体。武德中的集体精神也表现在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时, 始终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维护国家利益人人有责。

() 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在武德精神上表现得尤为强烈, 主要体现在习武之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以国家兴亡和人民利益为首要目标, 奋勇向前。前有岳飞精忠报国, 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戚继光也是一位习武之人, 在抗击倭寇时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在抗战中身先士卒, 与战士共甘共苦, 严格要求自己, 灵活战略, 取得了抗倭的最后胜利。尽管我们处于和平年代, 但是爱国主义精神不能丢掉。

() 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是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始终发挥着民族主义精神。时代不同, 民族精神不同。新中国成立前, 民族精神就是打败外来侵略者。新中国成立以后, 民族精神就是不再当东亚病夫。改革开放, 民族精神就是独立自强。当代社会, 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精神食粮尤为珍贵。武德———民族文化精神在新时代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 使人民的行为得到规范, 积淀民族品格, 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断持续的发展。

三、当代武德建设之总结

武德建设是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途径。传承武德之正确方面。任何事情都存在利弊, 武德精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淀, 有需要我们传承的, 有需要我们摒弃的。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建立起符合新时代, 社会主义新要求的武德精神。同时, 武德传承需要正确引导与规范, 借鉴其他武术项目, 譬如跆拳道等在武德教育中的优良部分, 形成完善的武德体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c3fde7f3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