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现实情结

2022-08-25 12: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诗歌的现实情结》,欢迎阅读!
杜甫,情结,诗歌,现实



杜甫诗歌的现实情结浅析



内江师范学院 四川内江 邮编:641000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石成寿 学号:20090141061



【摘要】杜甫被闻一多先生称为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诗国里也没有比杜甫更会唱的”杜甫历来是公认的现实主义诗人。关于杜甫诗歌的现实情结,我想主要从形成的原因,即“为什么”,表这个角度去展开论述,对杜甫诗歌的现实情结作一些分析。 【关键词】杜甫 现实情结 儒家思想 爱国忧民



正文:

关于杜甫诗歌现实情结的形成,肯定有社会的,也有家庭的,各个的,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个逐渐的过程,下面,我想根据杜甫所经历的几个有明显变化的人生阶段,对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手法的形成,作一些分析。

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

杜甫生卒是公元712公元770即玄宗先天元年,玄宗刚登上皇位时。接下来,唐玄宗任用贤能、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实行募兵制等一系列措施,国家富强,一片繁荣景象,创造了开元盛世。对杜甫来说正所谓“生逢尧舜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据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记·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所说,他的十三世祖晋当阳候预,“勋业学术,震耀千古,曾祖依艺,官监察御史,河南巩县令,祖父审言,修文馆学士,尚书部员外郎,是初唐大家,父亲闲是朝议大夫,兖州司马。但到杜甫时,家道中落。这样一个世代为官食俸禄的钟鸣鼎食之家、书香门家庭背景下,杜甫自然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人所具有的儒家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忠君,爱国,爱民,光宗耀祖,便成了他不懈追求的人生价值。也就成了实现他价值的唯一途径。(他辉煌的家庭背景,以及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他所受到的教育,对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个根深蒂固的重大影响。

所以,杜甫从小奋发读书,接受儒家的传统教育,人才出众,十四五岁时的诗作就为洛阳名士们所惊赏。“往者十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风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是他的真实写照。 开元二十三年,挟着那“气魔屈垒,目短曹刘墙“的气焰,应贡举,在京兆一试落第,漫游齐、赵、梁、宋,过着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写下了《望岳》《房兵曹胡马》等气势磅礴的名作。青年时期的苦学与壮游 使杜甫积累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学素养,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深。

这时的杜甫,有着明显的纯真、 冲动、 热情的诗人特质。不管他以后是否仕途


有为,但他首先已经成为了一个诗人。

入仕出门,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

天宝五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远大政治抱负,第二次来长安求仕,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入仕无门,生活亦无保障。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时,玄宗步入晚年,好大喜功,频动开边战争,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揭露现实、讽刺权贵的诗篇。《兵车行》是杜甫独创的乐府新题,使诗题写内容相谐,这是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现实主义创作的开端,有里程碑的意义。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其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名言,将君臣的腐败化堕落,严重的贫富分化揭露的入木三分,以敏锐的目光预见了动乱的苗头,表示了沉重的忧虑,和无能为力的堪叹。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 杜甫的诗人气质支配 了他的话语方向。 安史之乱,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 虽然杜甫清楚的知道主人昏晕,奸臣当道,但他事君报国之心不死,天宝十四年,安禄同造反,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长安沦陷,玄宗本逃,杜甫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这时肃宗已即位,授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此后,他从华州任上,前往洛阳探亲,写下了《洗兵马》三吏三别。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诗以纪实的笔墨描写了战乱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兵役之苦。作者一方面同情民众的悲苦,一方面又不得不含泪安慰人民投入这场民族救亡战争。作者的民族意志和民体思想在矛盾中得以深刻体现。这组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光辉顶点。 漂泊西南时期(4859

这期间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然而他却能做到“ 困厄中一饭一食, 未尝忘君”。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被杜甫在无意之中超越和突破。他不是有意地在穷达间伸缩他的政治理想.而是在无意中显示着人性的开阔和永恒的执著。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它超越了个人生活领域而以艺术家的心灵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杜甫的诗歌吟咏是出于自己的生活轨迹之外的他试图将社会众生的生存状态展现在人 们面前 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


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神于天,圣于地”,李白热情高歌,浪漫无羁,所以是神是仙。杜甫脚踏实地,反映现实,所以是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080cc12cc58bd63186bd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