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师道之我见

2022-08-01 19: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师道之我见》,欢迎阅读!
中华

无论是在历史文献中,还是在现代语境中,“世道”都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但其核心内容有两点,一是教师的职业道路,二是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尊师的风气。我们曾经有一篇关于“中国文化中尊师的传统”的专文。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可以单独描述。这里,我们只谈“教师的方式”,按照前者的含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传统文化对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尊师重教。在这方面,全社会对教师有很高的期望和要求。最重要的是希望和需要一个德才兼备、知识丰富、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老师。

美德是好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站在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北京大学的楼宇烈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中,把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文化描述为“上端敬神”,“下端拜物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思想和人文主义。在排除了人的命运受神的支配、受外来物的奴役之后,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身的德性。这就是周人在总结商朝灭亡、周朝崛起的历史教训时所说的,“天无亲属,德为辅”。明朝的元皇教他的儿子“学习命运”说:“生活是我创造的,幸福是我自己寻找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努力的问题上“我们是否应该相信命运”,但强调命运的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观点,而且是一个内部和修养之间的直接关系,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和人的命运:在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可以追求好运,避免不幸,如果他只


需要不断改变他的方式和改变他的方式和建立良好的行为和控制自己的命运。《左传》说:“德国的立国之本。”一个人,一个王朝,一个政权,都是如此。

基于这一理念,传统文化自然从以人为本转向以道德为本。左传说:“弃德敬奸,是最大的灾难”;老子说“积德也不例外”;”《论语》说:“如果不培养美德,学习不是教,听到义不能移动,和不是很好,这是我担心的”;“仪式中“说”的良好美德,美德”、“诽谤的身体是湿的颜色,和廉价商品是有价值的”、“新话”说:“一个家庭积累的美德没有灾难”;“有人说,“不贤德的人不能远视;没有才能的人不能被广泛看到”;汉书》中说:“德而死,财而死,不幸者”;侯汉书》中说“不以地位为耻,不以美德为耻”;三国志》中写道:“只有德、德才能从属于人民”;“士有百行,德为第一”;《自智者坚》中写道:“人才是美德的资本;“德胜则君子,德胜则小人”等等,都说明了“德”的重要性。以“德”为基础,我们要尊重、尊重、鼓励、实践、积累德。周人甚至提出了“积精德”,即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紧急向道德靠拢,与时间赛跑,日夜向道德靠拢,迅速提高自己的美德和美德。教育教学、读书学习,是以修身养性为目标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和学习的目的是改变自己的气质,培养自己的气质,学会做人,懂得事物,懂得做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3ae23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