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的无名英雄——独轮车

2024-03-11 05: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放战争中的无名英雄——独轮车》,欢迎阅读!
解放战争,独轮车,无名英雄

解放战争中的无名英雄——独轮车

作者:暂无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3年第12



赵佩霞

在没有机械动力运输工具之前,担、筐、驮具、车是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时使用。车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使用,运输量较大。其中汉代就已出现的独轮车是我国农村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运输工具。

独轮车是以人力推动的小型运载工具,又称为鸡公车、手推车、平车、二把子车、羊角车、土车子。河北等地的手推车,车架为平顶,适合运输各种物品;山东等地的二把子车,中间装有立架,两边载物或坐人;四川等地使用的鸡公车,车轮位于车架最前端,直径较小,重心低,适于在丘陵地区使用。江南等地使用的羊角车,前头尖,后头两个推把如同羊角。

公元前1 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独轮手推车。有关独轮车的最早描述,是在2 世纪汉朝墓地壁画及砖墓浮雕中发现绘有推着独轮车的人。据《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独轮车的发明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在公元231 年发明了木牛流马,用作军事物品的运输。从结构上看,木牛流马也就是独轮车。三国以后,独轮车被广泛使用。

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在车把之间,挂有“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可以省力。在《天工开物》中描绘并记述了南北方独轮车之驾法:北方独轮车,人推其后,驴曳(yè)其前;南方独轮车,仅视一人之力而推之。

在狭窄的路上运行,中国独轮车的运输量比人力负荷、畜力驮载大过数倍,通常能够一次负担起六个人的重量。而且它并不是把重量施加在拉动者身上,而是把重量平均分布在拉动者与车轮上。

独轮车的标志就是只有一个车轮。车子是单轮着地,不需要选择路面的宽度,可以在乡村田野间劳作,又方便在崎岖小路和山峦丘陵中行走。独轮车在推行中极易倾覆,推车人要有娴熟技巧才能驾驭。奇怪的是,中国古代人用它载物、载人,长途跋涉而平稳轻巧,成为中国最经济、运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让后人赞叹不已。

经过不断改进与技术革新,独轮车在结构上已改成双轮,或三轮、四轮的,轮子有铁木结构的胶轮,或钢料结构的胶轮,由人力、畜力发展成机械动力推拉。

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独轮车,就是它,在解放战争时期再立奇功。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运粮食,运炮弹,枪林弹雨中、刺刀火线中,小推车和人民解放军一起坚定向前。那小车指的就是这种手推独轮车。直到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仍然承担农村主要运输任务的独轮车,由于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才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独轮车在中国发明使用了1000多年后,于1170 年至1250 年之间才传到欧洲,引起了巨大反响。独轮车的车辕长短、平斜,支杆高低、直斜,以及轮罩之方椭,设计得既美观又符合力学原理,在中国乃至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堪称一项重大发明创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3baaf4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