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

2022-08-08 13:0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欢迎阅读!
刻舟求剑,文言文,小学,阅读

小学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 1原文

《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3积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


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思考1《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思考2《刻舟求剑》分几个层次? 课文分两个层次:

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 ①先写事情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是写作者的议论,指出此人的糊涂可笑。这是未能找到剑的关键: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最后的一个反问:“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思考3、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4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4fbf3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