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九九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2022-10-06 14:5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阳节】九九重阳节登高的意义》,欢迎阅读!
九重,重阳节,登高,意义,阳节



九九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重阳节相信大伙再熟悉不过了,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今天第一范文网特意准备了一些九九重阳节登高的意义,希望你能喜欢。

20xx多年的历史的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到了这个节日。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人们首先有登高的习俗,登高代表着什么呢?重阳节登高的意义代表着人们怎样的感受?

1 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时节,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2 因为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将重阳节野游活动称为,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相对应。

3 农历九月初,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其它植物。登高的风俗可能也就由此演变而来。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1 / 2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松树:智慧、长寿竹高风亮节 梅:傲雪凌霜福寿花多福多寿 黄水仙:尊敬兰花品行高洁 万年青:永葆青春千日莲快乐 附子:敬意吊钟花感激 金鱼草:愉快

罂粟花:安慰樱草花青春 剑兰:性格坚强白杨坚持、勇气 雏菊:同情希望

虞美人、蓍草、山楂:安慰鸢尾问候 满天星:关怀黄花鼓励 荆树:抚慰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604d91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