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韦寨之韦姓,调查与考疑

2022-10-02 05:1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综合探究:韦寨之韦姓,调查与考疑》,欢迎阅读!
探究,调查,综合,韦寨之,韦姓

综合探究:韦寨之韦姓,调查与考疑

临泉一中 张贺



韦寨在临泉县城南12.5公里,过去是一个典型平原旱寨,它不仅有寨墙、寨门、寨沟,还有寨刺,非常威武坚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后指挥部分离后,最终在此会师,现在它既是一个大集市,也是当地镇政府所在地,还是革命纪念圣地和革命思想教育基地。

这里,我们选择韦寨的“韦姓”,作为对韦寨镇进行第二课堂活动和“三课融合”教学的起点,展开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和乡土教育基地建设。



对于“韦寨”的韦姓人口来源,以及建寨的来龙去脉,民间口头上有许多传说。不过,传说只是传说,目前所能查到的文字资料并不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韦寨及周围姓“韦”的和以“韦姓”命名的村转特别多。这是非常令人好奇的。

韦姓,主要源流于今河南境内滑县的豕韦古国。韦姓虽古,但在全国不算大姓,人口不到百万(一说370万),可临泉韦姓人口就有近4万(一说56万),占全国韦姓人口比例不小。临泉人口200多万,韦姓占的2.2%,属于第8大姓。临泉的“韦”姓人口主要集中在韦寨镇、瓦店镇及距离韦寨集不远外乡镇村落。

韦寨镇有32个行政村,151个自然村。含有“韦”姓的行政村和自然村落有:

韦寨行政村:韦寨集 韦大庄行政村:韦大庄、韦刘庄 东韦楼行政村:东韦楼 仁和寨行政村:蒋韦庄 李庄行政村:韦庄 韦大营行政村:韦大营子 曹寨行政村:东韦庄 韦周行政村:韦周庄、韦小营 柘树行政村:南小韦庄 孟庄行政村:韦庄 韦庄行政村:前韦庄、后韦庄 秦芦行政村:韦腰庄 田庄行政村:小韦庄 李寨行政村:韦桥、韦坡楼 西韦楼行政村:西韦楼 西王桥行政村:小韦庄

可以看出:32个行政村中,16个含有“韦”自然村,且有7个行政村直接以“韦”姓命名,这个比例是非常大的。在自然村中,以“韦”姓命名的村庄共有20个,占比也不小。

瓦店镇以“韦”姓命名的自然村共11个自然村。它们分别是:韦小寨行政村的韦小寨、韦

丁庄、韦大庄,前蒋庄行政村的大韦庄、前小韦庄、小韦庄,刘尧行政村的小韦庄、韦李庄行政村的小韦庄、韦庄,大秦行政村的韦占庄、韦油坊。

迎仙镇有韦老庄、韦小寨、南韦庄、韦小庙、韦庄5个自然村,分别靠近韦寨或瓦店。田桥有韦楼、韦腰庄、小韦庄、韦新庄4个,靠近韦寨。单桥有韦柿园、韦荒庄2,也靠近韦寨。

以上自然村落,如果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就会发现这些自然村庄构成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近似鸭蛋形状的区域分布,而韦寨就位于椭圆东北的一个圆心上,好像就是那个鸭蛋黄。

除此之外,在临泉境内“韦”姓自然村,还有长官大田的韦庄,城关镇邢塘的韦庄,吕寨大韦庄行政村的大、小韦庄,吕寨五岳行政村的王韦寨等3个乡镇共5个自然村零星分布,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因不清楚,或许是人口迁徙吧。

临泉属于豫皖边界,河南那边的新蔡,靠近临泉瓦店,“韦姓”人口及分布,暂无官方资料可查询;但从地图上,没有发现韦姓行政村和自然村落。感觉是,临泉的韦姓相对独立。

“韦姓”虽然主流是“豕韦”,即滑县的豕韦古国,但亦有“韩韦”等,且人口不在少数。那么,临泉韦寨的“韦”姓人口,是从哪里来?是原住民?还是从河南豕韦姓发展而来?抑或从山东枣连庄以“韦”姓家族迁移而来?可以猜测,但没有经过求证,不敢乱说。

仔细翻阅临泉县志,在最后附录中,发现“韦姓家族的发展和变迁”内容,发现有“


泉韦氏是从山东来于淮阳。‘家传汉相,排衍苏州’汉相即汉武帝宰相韦贤。韦贤迁居山东邹县繁衍。《中国韦氏通书》介绍: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等地韦氏皆为韦贤后裔”县志并指出摘自《临泉韦氏通书》

通书我没有见到。《临泉韦氏通书》也有不清楚之处。汉初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之子避仇南粤,“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韩信曾为淮阴侯,淮阴与淮阳以淮河而相对,都有较多韩信足迹。那么汉武帝时的韦贤到底是从哪而来,就不得而知了。也是说,韦寨的韦是“豕韦”还是“韩韦”,还是不得而知。临泉的韦姓到底什么时候到临泉,也是不得而知。

然而,不管怎样,临泉的“韦姓”,以韦寨为中心而小聚居,已经确定无疑。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分布的一个规律。



探究命题:

寻根问祖,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的家族从哪里来,我的姓氏又从哪里来,历来为人们好奇并探求。虽然公民有姓名权,但是更改姓氏又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这既有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又体现鲜明的民族性。然而不仅中国,外国人对家族和姓氏的重视也不亚于中国人,这里又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在里面。可见,小小的姓氏,就给了我们许多值得思考的话题。

请你选择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最好是你自己的),先进行深入实地调查,并网上查询学习,然后综合利用所学文化、历史等知识,进行尝试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90e481f18583d0486459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