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2022-03-23 21:40: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欢迎阅读!
策略,年级,数学,小学,解决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摘要:在社会水平不断提升,教育环境逐渐完善的形势下,小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其各学科教学优化工作成为小学教育顺应发展形势的关键。文章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探究问题教学在其中的实践策略,为相关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始终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学习模式,是学生稳定提升自身数学思维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掌控课堂教学方向与侧重的关键。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优化解决问题相关教学活动,强化其实际教学效果,成为相关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强化问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为帮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数学素养。教师应审视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进步可能性。为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从学生问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入手。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考察要求,因此无论是考试题目,还是各类教辅材料,其数学问题内容的丰富性逐渐提升,对学生问题信息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受此影响,教师应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使其可以针对不同题目信息内容迅速站到相应切入点,并与自身所学数学知识相对应,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提升其实际解决问题效率[1]。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与课程教学要求,为其设置强化其问题信息处理分析能力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比和比例》的课时数学中,教师可针对比例在生活中的体现形式,为学生创建不同的问题情境,令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内容,在题目信息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锻炼其问题分析能力,使其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建立对应的数学知识应用方式。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将生活元素融入到题目内容中,既符合当下应用题目变化趋势,也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可设置题目:明有一张照片长8cm,宽6cm,在确保照片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小明将其放大,已知放大后的照片宽为9cm,那么这种照片的长应该是多少?通过该问题,教师首先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为学生创建了具体的问题情境。其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充分阅读题目信息的基础上,思考照片整体效果不变这句蕴含的数学信息,即照片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的,在理解该信息后,学生可由此将问题转化为计算问题:69=8 (),进而解得题目答案为12cm最后,教师通过该问题内容,向学生展示了阅读题目的重要性,并通过解题过程,训练了学生阅读题目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设置类似题目,使学生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够在仔细阅读并梳理问题信息的基础上,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同时,良好的审题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减少因马虎大意导致的解题错误,进而提升其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二、增加问题学习探究活动比重

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是学生数学思维成长的关键,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其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适当增加学习探究活动比重。针对解决问题教育内容,教师可为学习探究活动设置具体的流程,并要求学生按照流程顺序进行学习探究。为综合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将学习探究活动分为以下具体步骤。其一,分析题目内容,探讨题目中的隐藏


信息;其二,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后与组内其他成员探讨交流解题过程,分析该问题的有效算法;其三,完成算法交流后,互相验算问题解决结果,完成纠错。通过该学习探究流程,教师在延续审题能力培养工作的基础上,令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其他组内成员的解题算法,有效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使其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思路,并通过对比分析意识到其中快捷有效的问题解决算法,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活动,这种学习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使其可以及时打破自身思维局限性,完善问题解决思维知识体系,为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维基础[2] 三、问题生活化

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解决问题数学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还要通过问题内容,为其搭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桥梁,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时,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水平,尽可能将生活元素融入到问题内容中,提升其剖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促使其不断强化数学知识与实践联系,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3]。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课时教学中,教师可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问题素材,如:要加工一种无盖圆柱铁皮水桶,已知其高为60cm,底面直径为40cm,则做一个这样的水桶需消耗多少平方分米铁皮材料?学生在运用数学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问题的引导下,将自身对圆柱数学概念的认知,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并通过运用数学:2πrh×πr2解得其所需铁皮材料为87.92平方分米。教师在问题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同时,也可适当渗入德育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可结合题目内容,完善条件限制说明,如为最少消耗材料...”将题目条件与生活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将社会责任等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至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起多元化教学模式,深化了解决问题教学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促进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与实际处理能力协调发展,教师应增加问题信息分析训练与学习探究活动的比重,在此基础上将问题生活化,升华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芳.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策略探讨[J]. 华夏教师,2019(02):55-56.

[2]乔自源.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2019(03):152.

[3]杨妙惠.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小学六年级为例[J]. 育观察,2019,8(05):107-10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ac9040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