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夜下征虏亭》李白唐诗鉴赏

2022-12-18 01: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唐诗】《夜下征虏亭》李白唐诗鉴赏》,欢迎阅读!
全唐诗,李白,唐诗,鉴赏

【全唐诗】《夜下征虏亭》李白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原文】 夜下征虏亭⑴

船下广陵回去⑵,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⑶,江火似流萤⑷。 【注解】

⑴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据《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⑵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⑶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并作”白“。刘本注云:江,今本并作白,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白话译文】

小舟朝广陵进发,明月照着征虏亭。遥望山花例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是点点的流萤。

【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述,征虏亭在石头坞,所建东晋,就是金陵的两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出此诗。 【赏析】


此诗结尾“船下广陵回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下诗人趴在小舟上回眸俯视征虏亭,指着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衬下,格外轮廓分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就是说道,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荡漾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是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约简练,近乎速写。李白擅于从动的状态中抓取形象,聚精积萃,把握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以表明出来的特有神态,以极简洁的线条,快速地勾勒出,虽寥寥数笔,而细腻传神。例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注重诸多景物在月光弥漫下以特有的朦胧美,唤醒人的美感。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就是屈原之后最具有个性特色、最了不起的浪漫主义诗人。存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说“李杜”。其诗以抒情居多,整体表现出来侮辱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擅于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爱好。诗风雄浑洒脱,想象多样,语言确权自然,音律人与自然多样,擅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和素材,形成其特有的瑰玮绚丽的色彩,达至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传世诗文千余篇,存有《李太白集》30卷。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恳请高度关注“小学生学习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3fb2501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